
其他权益工具的核心在于其“权益属性”:它代表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但区别于普通股的投票权,通常附带有优先分红或转换权等特殊条款。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融工具列报》(2014修订),判断关键是企业是否承担强制支付现金的义务——若无,则归类为权益工具;反之则为金融负债。
实例解析:
温氏股份的可转债案例:2022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发行“温氏转债”,其中权益部分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科目,初始金额9.54亿元。因可转债持有人可选择转股(非强制赎回),其权益成分不增加负债率,仅反映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这一例子说明,初级会计考生需学会区分金融工具的负债与权益成分,避免混淆。
理解其他权益工具,有助于会计人员及非会计人员把握企业融资策略。例如,科技公司发行永续债(无到期日)募集5亿元,全额计入权益工具,既避免股权稀释,又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其他权益工具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其他权益工具的三大特征,是初级会计考试高频命题点,需掌握:
无强制赎回义务:企业无合同义务支付现金或返还资产,如优先股股息可递延支付。
权益性收益分配:股利或利息支出视为利润分配(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而非利息费用,不影响当期损益。
灵活性与战略性:常用于长期融资或员工激励,例如零售企业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授予受限股,绑定核心团队。
对比普通股与负债:
与普通股差异:其他权益工具通常无表决权(如优先股),但享有分红优先权。
与负债差异:永续债虽需付息,但因无到期日,利息支付非强制,故不列为金融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