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付货款:采购原材料、商品时预先支付的款项,如某制造企业向钢铁厂预付50万元采购钢材订金;
预付工程款:施工企业为工程项目提前支付的款项,如建筑公司预付30%工程款用于购买水泥;
预付服务费:提前支付的技术服务、咨询费用,如科技公司预付10万元软件开发费;
预付租金:租赁办公场地或设备时预先支付的费用,如连锁超市预付半年店铺租金120万元;
预付定金:合同签订前支付的信用保证金,如房地产公司收取购房者5万元购房定金。
示例:某教育机构与教材供应商签订合同,预付20万元采购教材,根据2025年考纲要求,需计入“预付账款”科目,待教材验收后冲销。
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规则
1.初始确认与科目设置
权责发生制原则:款项支付时即确认资产,无论是否取得货物或服务。例如某企业预付广告费15万元:
借:预付账款——XX广告公司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科目替代规则:预付款项较少的企业可通过“应付账款”借方核算,但需在资产负债表中重分类。
2.后续计量与调整
货物/服务验收:按实际成本冲减预付款项并确认资产或费用。如收到价值50万元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000
贷:预付账款565,000
长期挂账处理:超1年未履约的预付款需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3.特殊情形处理
超额预付退款:收到供应商退回的多余款项时,直接冲减银行存款;
供应商破产:将预付款项全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