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合法性:需经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需2/3以上表决权通过,股份公司需出席会议股东2/3以上同意);
留存比例要求:法定盈余公积转增后,留存部分不得低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大白话解读
场景1:奶茶连锁店的“信用升级”
某奶茶品牌注册资本500万元,累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万元。为拓展市场,股东决议将15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转增后:注册资本增至650万元,银行授信额度从300万提升至800万元;
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50万
贷:实收资本150万
商业价值:无需现金投入即增强信用,获得黄金商圈铺位优先租赁权。
场景2:科技公司的“股权保卫战”
某AI初创公司需引入风投,但创始团队不愿股权被稀释。通过将80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注册资本从1000万增至1800万,新投资者注资1亿元仅获得10%股权;
战略意义:既满足融资需求,又保住核心团队控制权。
核心价值:企业战略的“财务杠杆”
1.信用增强器
注册资本从500万增至1000万,供应商账期可从30天延长至90天;
某制造业企业转增后资产负债率从70%降至50%,成功发行低息债券。
2.税务优化工具
法人股东:转增部分视为免税投资收益(居民企业间股息红利免税);
反例警示:某MCN机构违规转增接受捐赠形成的资本公积,被追缴个税800万元。
3.资本运作跳板
科创板企业通过转增使注册资本达标,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5000万”的上市条件;
并购重组中,目标公司2亿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收购方节省40%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