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体现了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作为《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定义、分类及核算规则。
实收资本是什么  实收资本如何按投资主体分类?
  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分为六类:
  ​​国家资本​​: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国有资产(如财政部向国企注资)。
  ​​集体资本​​:由职工集体或联合经济组织投入的资产(如集体企业职工集资建厂)。
  ​​法人资本​​:其他法人单位投入的可支配资产(如A公司向B公司战略投资)。
  ​​个人资本​​:自然人以合法财产投入(如内部职工入股)。
  ​​港澳台资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的投入。
  ​​外商资本​​:外国投资者的投入(如外资企业注资)。
  ​​提示​​:初级会计考试中常要求辨析不同主体资本的特征,需结合实例理解。
  实收资本有哪些具体投入形式?
  投资者可通过三种形式投入资本:
  ​​货币资金​​:
  人民币投资:按实际存入企业账户的金额入账。
  外币投资:无合同约定汇率时,按收款当日汇率折算;有约定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案例:某公司收到外商50万美元投资,合同约定汇率1:7,若当日汇率为1:7.2,则20万元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实物资产​​:
  房屋、设备等需经评估确认价值,并提供产权证明(如收到股东投入的全新生产线,按发票价入账)。
  ​​无形资产​​:
  专利、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70%(如技术公司接受创始人专利入股)。
  实收资本增减变动
  ​​增加途径​​: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借记“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贷记“实收资本”。
  新投资者投入: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减少情形​​:
  资本过剩或重大亏损:按程序减资,借记“实收资本”,贷记“银行存款”。
  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需注销股本并调整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