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合法性:需经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需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公司需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税务合规性:个人股东若涉及非股本溢价部分转增,需缴纳20%个人所得税。
大白话解读
场景1:科技公司的“估值变现”
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A轮融资时估值5亿元,引入新股东注资1亿元获取20%股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1亿
贷:实收资本200万(1000万×2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9800万
后续将9800万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注册资本扩至1.08亿元,既提升企业信用,又避免稀释创始团队股权。
场景2:制造业的“设备升级”
某汽车零部件厂接受投资人以价值500万元的数控机床入股(经评估备案):
若评估价高于投资比例对应注册资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转增后用于采购新生产线,实现“账面无现金流动,实体产能翻倍”。
核心价值:企业战略的“财务杠杆”
1.信用增强器
银行贷款:注册资本从1000万增至5000万,授信额度可从3000万提升至1.5亿;
供应链谈判:某包装厂转增后注册资本翻倍,原材料账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
2.股权激励池
员工持股计划:将500万资本公积转为限制性股票,核心团队以1元/股认购(市价15元),既绑定人才又避免现金支出。
3.资本运作工具
并购重组:目标公司2亿元资本公积转增后,收购方可节省40%并购成本;
IPO准备:科创板企业通过转增使注册资本达标,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5000万”的上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