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重置成本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重置成本的大白话解释
重置成本就是“现在重新买一个同样的东西要花多少钱”——
对资产:比如你5年前花10万元买的设备,现在买同款新设备要15万元,这15万元就是重置成本;
对负债:如果现在要重新签一笔同样金额的借款,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比如以前利率4%,现在6%)。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老板的煎饼炉用了3年,现在同款新炉子涨价到5000元,重置成本就是5000元;
如果炉子坏了要换新,老板得按现在的市价花钱买,而不是按当初的买入价2000元计算。
重置成本的四大核心特征
1.当前市场价格(看现在,不看过去)
要求:基于计量日的市场行情,而非历史交易价格。
案例:某工厂2018年购入钢材成本4000元/吨,2024年市价涨至6000元/吨,重置成本为6000元/吨。
2.相同或类似资产(功能可比,型号不限)
要求:替代资产需与原资产具有相同用途和性能,型号差异可调整。
案例:某企业10年前购买的老款机床已停产,参考新型号机床市价(扣除技术升级差异)确定重置成本。
3.包含必要费用(买价+运费+安装费)
要求:除资产本身价格外,还需计入运输、安装、调试等直接支出。
案例:某公司购买设备市价100万元,运费5万元、安装费10万元,重置成本总计115万元。
4.与资产状态相关(新旧程度不影响)
要求:重置成本仅反映新资产价格,不考虑旧资产折旧。
案例:某企业二手货车账面净值8万元,但同型号新车市价20万元,重置成本仍按20万元计算。
重置成本的应用场景
1.存货跌价测试(防止库存贬值)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操作规则: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重置成本时,需计提跌价准备。
案例:某服装厂库存冬装成本200元/件,现市价(重置成本)180元/件,可变现净值150元/件,需计提跌价损失50元/件。
2.保险理赔(按市价定损)
政策依据:《保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案例:某仓库因火灾损毁设备,保险公司按重置成本100万元赔偿,而非设备历史成本50万元。
3.数据资源评估(数字资产计价)
政策依据:《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案例:某平台数据包被盗,按重新采集、清洗同类数据的市场价500万元确认损失。
4.碳排放权计量(环保成本核算)
政策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修订)
案例:某电厂超额排放需购买碳配额,按当前市价60元/吨确认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的优缺点
1.优点(为什么用它?)
贴近市场:反映资产当前价值,避免历史成本的信息滞后;
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评估资产置换、投保或处置的合理性;
风险预警:及时暴露存货、设备贬值的潜在损失。
案例:某手机厂商用重置成本测试芯片库存,发现市价暴跌后紧急促销,减少损失2000万元。
2.缺点(为什么慎用?)
主观性强:类似资产的选择、费用分摊可能因人而异;
操作复杂:需频繁跟踪市场价格,增加财务工作量;
不符合谨慎性:可能高估资产价值(如楼市泡沫期的房产)。
案例:某房企按泡沫期房价评估重置成本,虚增资产10亿元,泡沫破裂后导致巨额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