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会计实务中,​​历史成本​​(也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生产资产、承担负债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它是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核心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买东西时花的真金白银”,例如企业购买设备花费10万元,无论后续设备市场价格涨到15万元或跌到5万元,账面上始终按10万元记录。历史成本强调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支出为依据,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高频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
历史成本是什么?  历史成本的三大核心特征
  1.​​客观可验证:每一笔钱都有“证据链”​​
  历史成本的金额必须有发票、合同、银行流水等原始凭证支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例如,某奶茶店购买封口机花费5000元,需提供采购发票作为入账依据;若企业声称设备价值10万元但无支付记录,会计师不得确认该成本。这种特性有效防止财务造假,是审计和税务申报的基石。
  2.​​不可篡改性:市场波动与我无关​​
  资产一旦按历史成本入账,后续市场价格变动不影响账面价值(除非计提减值)。例如,某企业2015年以500万元购入办公楼,2024年市价涨至1000万元,会计上仍按500万元计提折旧,不反映增值收益。这一规则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导致账面信息失真。
  3.​​初始计量基础:其他属性的参照起点​​
  即使后续采用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计量方式,历史成本仍需作为原始记录保留。例如,某上市公司持有股票,历史成本10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调至150万元,但需同时披露初始成本信息。
  历史成本的应用场景与实操案例
  1.​​固定资产入账与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购入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全部费用(含运输费、安装费)入账。例如,某车企建造工厂花费10亿元,按10亿元计入固定资产,分20年每年计提5000万元折旧,即使5年后同类工厂市价涨至15亿元,会计处理仍不变。
  2.​​存货成本核算​​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存货按采购价、加工费等实际成本计量。例如,某手机厂商采购1万片芯片,单价1000元,总成本1000万元,即使后续芯片市价跌至800元/片,账上仍保留原值,直至出售或计提跌价准备。
  3.​​无形资产确认​​
  自主研发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按历史成本资本化。例如,某药企投入5000万元研发新药,符合资本化条件后确认为无形资产,按5000万元分期摊销,不因市场估值波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