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当中,​​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生产资产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承担负债时实际收到的合同金额。
  ​​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使存货达到当前状态和场所所必需的费用。
历史成本简单理解  历史成本简单理解
  历史成本就是“买东西时实际花的钱”——无论之后这东西涨价还是贬值,账面上都按当初买的价格记账。​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老板2020年花2万元买了一台煎饼炉,即使2024年同款炉子涨到3万元,账上依然记2万元;
  如果炉子用旧了只能卖5000元,账上还是记2万元,但需计提1.5万元折旧。
  历史成本的四大核心特征
  ​1.基于实际交易(真金白银的支出)​
  ​要求:必须有真实的支付凭证(如发票、合同、银行流水)。
  ​案例:某公司购买办公电脑10台,发票金额5万元,按5万元入账。
  ​2.不考虑市场波动(不管涨跌都按原价)​
  ​要求:后续市场价格变动不影响账面价值(除非资产减值)。
  ​案例:某企业2015年以100万元购入土地,2024年市价500万元,账上仍记100万元。
  ​3.强调可靠性(避免主观估值)​
  ​要求:历史成本是客观数据,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案例:某古董商自称藏品价值1亿元,但因无购买凭证,无法按历史成本入账。
  ​4.初始计量基础(其他属性的参照起点)​
  ​要求:即使后续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仍需保留历史成本信息。
  ​案例:某上市公司持有股票,历史成本10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调至150万元,但需同时披露原始成本。
  历史成本的应用场景
  ​1.固定资产(厂房、设备)​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案例:某车企建厂花费10亿元,按实际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分20年折旧。
  ​2.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案例:某手机厂商采购芯片1万片,单价1000元,总成本1000万元,按此金额入账。
  ​3.无形资产(专利、商标)​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案例:某药企自主研发新药,研发支出50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按历史成本确认为无形资产。
  历史成本的优缺点
  ​1.优点(为什么用它?)​
  ​客观可验证:有发票合同支撑,审计风险低;
  ​操作简单:无需频繁调整账面价值;
  ​符合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虚增利润。
  案例:某建筑公司按历史成本计量工程设备,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利润大幅波动。
  ​2.缺点(为什么被质疑?)​
  ​脱离市场价值:资产大幅增值或贬值时,账面信息失真;
  ​影响决策参考:投资者难以通过报表了解资产当前价值;
  ​不适用于新型资产:如数据资源、碳排放权等缺乏历史交易参考的资产。
  案例:某房企2010年购入地皮成本1亿元,2024年市价10亿元,报表仍显示1亿元,低估企业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