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性与原始性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的“第一手证据”,直接记录交易细节,如交易对象、金额、时间等。
实例:某公司采购办公电脑,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商品型号、数量、单价及税额。这张发票即为原始凭证,直接证明采购行为的发生。

原始凭证具有法律证明效力,是税务稽查、审计和纠纷处理的核心依据。其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
实例:员工报销差旅费时提交的火车票、住宿发票,若缺失或伪造,企业将无法在税务检查中抵扣相关费用。
形式多样性
原始凭证种类繁多,既包括外来凭证(如发票、银行回单),也包括自制凭证(如领料单、工资表)。
实例:仓库管理员填写的《材料入库单》,需注明供应商名称、材料规格、验收人签字,作为内部流转的原始凭证。
要素完整性
原始凭证必须包含以下核心信息:
凭证名称及填制日期;
交易双方名称;
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
经办人、验收人签章。
记账凭证的特点
分类性与规范性
记账凭证需将原始凭证信息按会计科目归类,转化为标准化的会计分录,体现会计语言的严谨性。
实例:会计根据采购发票编制记账凭证:
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1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元
贷:银行存款11,300元
该凭证将采购成本归类至“固定资产”科目,而非“管理费用”。
间接法律效力
记账凭证的法律效力依赖于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若原始凭证被篡改,即使记账凭证分录正确,整体会计信息仍不具合法性。
实例:某企业虚构采购交易并伪造发票,即使记账凭证分录合规,仍构成财务造假。
流程规范性
记账凭证需遵循会计制度与准则,具体表现为:
借贷平衡:每笔分录的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
审核机制:需经会计主管复核签章后方可入账;
编号归档:按月连续编号,与原始凭证一并装订存档。
信息化适配性
现代企业通过ERP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例如,销售订单生成后,系统自动匹配发货单和发票,并生成:
借:应收账款23,4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元
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效率。
实务中的协同作用与合规要点
协同流程
原始凭证审核:验证真实性(如发票验真)、完整性(如签章齐全);
记账凭证编制:按业务性质选择科目(如区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
账簿登记: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登记总账、明细账。
合规管理要求
电子化存储:原始凭证需扫描存档,记账凭证需在系统中保留修改痕迹;
差异处理:若发现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一致(如金额错误),需退回重开或调整分录。
风险场景
原始凭证缺失:如合同未附发票,可能导致成本无法税前扣除;
记账凭证错误:如误将“预收账款”记为“应收账款”,需通过红字冲销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