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转回减值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转回减值的账务处理  存货转回减值概述
  存货转回减值,通俗来说就是企业“把之前多砍掉的价值补回来”。
  比如某服装厂库存的羽绒服,去年因市场滞销计提了10万元减值(账面价值从100万降到90万),今年市场需求回暖,羽绒服又能按原价卖出,此时企业可以把这10万元的减值损失“转回来”,让账面价值恢复为100万元。这一操作遵循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既不虚增资产,又能动态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为什么要转回减值?
  存货减值转回的核心逻辑是​“价值恢复,账实相符”​。常见场景包括:
  ​市场需求回升:例如芯片因新品发布滞销后,行业缺货导致价格反弹;
  ​技术/政策变化:某化工原料曾被列为限制品,政策放宽后需求恢复;
  ​存货修复利用:临期食品重新加工后符合销售标准;
  ​前期误判修正:企业原以为产品过时,实际市场接受度高于预期。
  对比案例:
  ​计提减值:2024年某手机厂商库存旧款机型,因新款上市计提每台500元减值;
  ​转回减值:2025年该旧机型因性价比高成为“怀旧爆款”,市价回升,转回减值500元/台。
  ​转回减值的条件与限制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转回需满足以下条件:
  ​减值因素消失:必须是导致当初计提减值的直接原因(如技术淘汰、政策限制)已消除,而非其他偶然因素。
  举例:某钢材因环保限产跌价,若限产政策取消后价格回升,可转回;但若因国际铁矿石降价导致钢材涨价,则不可转回。
  ​可变现净值超过成本:存货当前预计售价(扣除销售费用)需高于账面成本。
  ​金额限制:转回金额不得超过原计提的减值总额。
  案例:某企业原计提存货减值20万元,现可变现净值回升15万元→仅能转回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