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手头现成的钱”,比如奶茶店收银台里的纸币、硬币,或者公司保险柜中随时能拿出来的备用金。它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以立刻用于支付工资、采购原料或日常开销。库存现金特指由企业出纳保管、存放在财务部门的现金,不包括银行账户里的存款或其他票据(如支票)。
什么是库存现金?  核心特点:
  ​即时可用性:无需兑换或等待,可直接用于交易(如奶茶店用零钱找零);
  ​严格管控:需遵守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如限额存放、禁止“白条抵库”;
  ​高频变动:每日收支频繁,需实时记录和核对(如超市每日清点收银机现金)。
  企业库存现金管理需遵循以下原则:
  1.​限额存放
  银行核定企业可保留的现金上限,一般为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金额,偏远地区可放宽至15天。
  ​例子:奶茶店日均零星支出1万元,银行核定其库存现金限额为3万元,超出的现金需当日存入银行。
  2.​专款专用
  现金只能用于规定用途(如发工资、差旅费),不能随意挪用。
  ​例子:服装厂用库存现金支付设计师劳务费5000元,但不能用于购买设备(大额支出需转账)。
  3.​禁止违规操作
  ​​“白条抵库”​:用个人借条等非正规凭证充抵现金(如老板临时借走1万元未留单据);
  ​​“公款私存”​:将公司现金存入个人账户赚利息,属于违法行为。
  库存现金的“使用地图”——合法用途
  库存现金可用于以下场景:
  ​职工工资与津贴:
  如奶茶店每月用现金发放员工基本工资2万元。
  ​个人劳务报酬:
  支付兼职员工日结工资800元,或支付外聘讲师讲课费3000元。
  ​小额采购与报销:
  结算起点(现行标准1000元)以下的支出,如文具店购买500元办公用品。
  ​差旅费:
  员工出差预借5000元现金,用于交通、住宿等小额消费。
  ​福利与奖励:
  发放员工节日慰问金每人500元,或支付退休人员抚恤金。
  库存现金的“财务日记”——会计处理实例
  企业通过会计分录记录库存现金变动,以下为典型场景:
  1.​从银行提取现金
  ​场景:奶茶店从银行账户取现1万元补充零钱备用金。
  ​分录:
  借:库存现金10,000元
         贷:银行存款10,000元
  ​意义: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总资产不变。
  2.​销售收到现金
  ​场景:书店现金销售图书收入500元(含税)。
  ​分录:
  借:库存现金5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442.48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7.52元
  ​意义:记录收入来源和税款。
  3.​员工报销差旅费
  ​场景:员工预借3000元出差,实际花费2700元,交回剩余300元。
  ​分录:
  借:管理费用2,700元
         库存现金300元
          贷:其他应收款3,000元
  ​意义:核销借款,明确费用归属。
  4.​现金盘盈/盘亏
  ​盘盈(多出钱)​:
  ​发现时:
  借:库存现金200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元
  ​查明原因后​(如客户多付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元
         贷:其他应付款200元
  ​盘亏(短缺钱)​:
  ​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50元
         贷:库存现金150元
  ​查明原因后​(如出纳失误):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150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50元
  库存现金的“雷区”——常见问题案例
  ​超额存放现金
  ​案例:某公司库存现金限额2万元,实际存放5万元,被银行罚款。
  ​后果: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增加资金被盗风险。
  ​白条抵库
  ​案例:老板从收银台拿走1万元未记账,用借条充抵,导致账实不符。
  ​后果: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可能引发贪污或审计风险。
  ​坐支现金
  ​案例:奶茶店将当日营收1万元直接用于采购,未存入银行。
  ​后果:扰乱资金流监管,影响税务申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