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查的四个关键步骤
准备阶段:
出纳需将当日所有现金收付凭证登记入账,结出账面余额;清查小组(通常由会计主管和第三方人员组成)需准备盘点表、签字确认模板。
案例:某超市在突击清查前,出纳提前整理收银记录,会计打印现金日记账,确保流程透明。
清点阶段:
采用实地盘点法,按面值分类清点现金(如100元、50元纸币及硬币),杜绝“白条抵库”(如员工借条未入账)。
风险防控:某公司发现出纳用个人收据抵充500元现金,及时追责并修订内控制度。
核对与记录:
清点后填写《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列明实存金额、账存金额及差异,由出纳、监盘人签字确认。
操作要点:差异超过100元需48小时内上报管理层,并启动调查程序。
差异处理:
盘亏或盘盈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过渡,查明原因后转销。例如,现金短缺若为员工失误,则借记“其他应收款”;无法查明原因则计入“管理费用”。
库存现金清查的三大常见问题与案例解析
1.白条抵库的隐蔽风险
定义:以非正式凭证(如手写借条)代替现金,导致账面虚增。
案例:某企业出纳私自用借条挪用3000元,清查时发现账实不符,最终追回资金并辞退责任人。
2.超额库存的管理漏洞
合规要求:企业需遵守银行核定的现金限额(如单日库存不超过5000元)。
案例:某便利店因未及时存现,库存现金超限1万元,被审计指出存在安全隐患,整改后每日定时存款。
3.现金挪用的舞弊防范
技术手段:安装监控摄像头,突击清查频率每月至少1次。
案例:某公司通过不定期抽查,发现某员工连续3个月盗取零钱累计1500元,完善双人监盘制度后漏洞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