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是25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第二章的重要知识点,考生要重点复习。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用公式表示的试算平衡关系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用大白话来学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给账本装两把“安全锁”
  试算平衡就像给企业的财务账本装了两把“安全锁”——发生额锁和余额锁。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检查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确保每一分钱的进出都有迹可循,防止账目“缺斤少两”或“无中生有”​。下面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对比,帮你彻底理解这个概念。
  一、试算平衡的核心逻辑
  核心规则: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无论企业怎么花钱、赚钱,这个等式永远成立。试算平衡就是通过两把“锁”验证这个等式是否破坏,从而判断账目是否有错。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假设你开了一家小超市,今天发生了两笔交易:
  收到投资款10万元,存入银行;
  用银行存款5万元进货。
  试算平衡的作用:
  ​第一把锁(发生额)​:检查两笔交易是否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规则;
  ​第二把锁(余额)​:验证月底所有钱和货的总值是否等于投资款和利润的总和。
  二、两把“安全锁”的具体作用
  ​第一把锁:发生额试算平衡​
  原理: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记录“钱从哪来”(贷方)和“钱到哪去”(借方),且金额相等。
  规则: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案例:
  你向供应商赊账3万元买货:
  借:库存商品3万(资产增加)
  贷:应付账款3万(负债增加)
  此时借贷双方发生额各增加3万,锁住平衡。
  如果这把锁报警:
  假设会计漏记了一笔贷款的贷方,导致借方合计比贷方多5万,系统会提示“借贷不平”,必须重新核对账目。
  ​第二把锁:余额试算平衡​
  原理:所有资产(钱、货、设备)的余额总和,必须等于负债(欠款)和所有者权益(投资款+利润)的总和。
  规则: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案例:
  月底你的小超市资产包括:
  银行存款5万(借方余额)
  库存商品8万(借方余额)
  负债和权益包括:
  应付账款3万(贷方余额)
  实收资本10万(贷方余额)
  ​验证:5万+8万=3万+10万→13万=13万,锁住平衡。
  如果这把锁报警:
  假设会计误将5万银行存款记成6万,导致资产总额变成14万,而负债+权益只有13万,系统会提示“余额不平”,需排查错误。
  三、试算平衡的实际应用
  ​场景1:小卖部老板的对账日常​
  ​每日检查:用Excel汇总当天所有交易的借贷发生额,确保相等;
  ​月底体检:盘点现金、存货、设备,核对是否与负债和投资款匹配。
  作用:避免出现“账上有钱、实际没钱”的乌龙事件。
  ​场景2:企业财务的“防错系统”​​
  某公司用财务软件自动生成试算平衡表:
  若借贷不平,软件会标红提示;
  若余额不平,需重新检查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复杂科目。
  案例:某企业漏记一笔银行贷款的利息(应记“财务费用”借方和“应付利息”贷方),导致借贷发生额差5000元,试算平衡表直接暴露问题。
  四、试算平衡的局限性​
  注意:两把锁能发现技术性错误,但无法识别逻辑性错误:
  ​重复记账:同一笔收入既记“主营业务收入”又记“其他收入”,借贷仍平衡;
  ​漏记整笔交易:比如忘记记录一笔现金采购,借贷双方都没数据,无法报警;
  ​科目用错:把“差旅费”错记成“办公费”,借贷平衡但利润表失真。
  应对方法:
  ​人工复核:结合原始凭证(发票、合同)逐笔核对;
  ​交叉验证:比如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比对,存货余额与实际盘点数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