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来源划分,原始凭证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内部部门或个人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如领料单、工资结算单等;外来原始凭证则是从其他单位或个人处取得的凭证,如供货商提供的发票、银行收付款通知单等。
按照用途划分,原始凭证还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写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凭证;累计凭证是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凭证;汇总凭证是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定期进行汇总而编制的凭证。
原始凭证的作用不仅限于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原始凭证就像经济活动的“身份证”和“监控录像”。它是每笔钱、每件货、每项交易的“铁证”,记录了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谁经手等信息。没有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就像“无源之水”,企业查账就像“盲人摸象”,下面用生活化的例子和对比,帮你彻底搞懂这个概念。
一、原始凭证是什么?
定义: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当场取得或填制的书面证明,直接反映交易的真实情况。它是会计记账的起点,也是税务局查账、投资人看报表的“证据链源头”。
核心特征:
真实性:必须如实记录,不能编造(如网购发票上的金额必须与实际付款一致);
时效性:必须在业务发生时或完成后立刻填制(比如今天买办公用品,今天就要开发票);
责任性:必须有经办人、验收人等签字盖章,出了问题能追责(比如采购员买错东西,凭签字就能找到责任人)。
举个生活例子:
你开奶茶店,从供应商处买了10箱牛奶:
原始凭证:供应商开的发票(金额、数量、盖章)、你签收的送货单;
作用:证明你确实买了这批货,金额无误,后续记账、成本核算、抵税全凭它。
二、原始凭证的“两大门派”
根据来源,原始凭证分为外来和自制两类,相当于“别人给的”和“自己写的”:
1.外来原始凭证:别人给的“交易凭据”
常见类型:
发票:买东西时商家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
收据:交水电费、物业费收到的盖章收据;
银行单据:转账回执、利息单、对账单等。
特点:一次性使用,交易结束即失效(比如发票开完就不能重复报销),
案例:
公司采购电脑,收到商家开的发票。这张发票记录了电脑型号、数量、价格,并加盖公章,会计凭此记账、抵扣税款,税务局凭此查账。
2.自制原始凭证:自己写的“内部记录”
常见类型:
领料单:车间工人领取原材料时填写的单据;
入库单:仓库收到货物时填写的验收证明;
工资表:HR计算员工工资的明细表。
特点:需内部签字审批,且分为三种填制方式:
一次凭证:只记录单次业务(如员工出差填写的差旅费报销单);
累计凭证:连续记录同类业务(如“限额领料单”,一个月内可多次领料);
汇总凭证:月底把同类凭证打包统计(如“发料汇总表”)。
案例:
奶茶店店长每天填写《销售日报表》,记录卖出多少杯奶茶、收了多少钱,月底会计把这些日报汇总成《月销售统计表》,这就是自制原始凭证的典型应用。
三、原始凭证的“六大必备信息”
一张合格的原始凭证,必须像“身份证”一样包含以下信息:
名称:直接说明业务性质(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
日期: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时间,
双方单位名称:涉及交易的买卖方或经办方,
业务内容:买了什么、做了什么(如“采购牛奶10箱”“维修空调费用”);
数量和金额:单价、总价、货币单位;
签字盖章: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名,单位公章。
反面案例:
某员工报销打车费,只提交了手写收据,没有司机签字和公司信息,会计拒收,因为无法证明交易真实发生。
四、原始凭证的“生死关卡”:填制与审核
1.填制要求:宁可多写,不能少写
真实记录:不能虚构交易(如用个人消费发票冒充办公费用);
完整填写:所有必填项必须写全(如发票缺了金额就是废纸);
字迹清晰:用蓝黑笔工整书写,避免涂改(写错必须重开或盖章更正)。
常见错误:
涂改金额(如把100元改成500元);
漏填数量单位(如只写“10”不写“箱”);
无责任人签字(如采购单只有老板口头同意)。
2.审核流程:会计的“火眼金睛”
会计收到原始凭证后,要像侦探一样审查:
真实性:凭证是否伪造?交易是否真实发生?(如核对发票税务编号),
合法性:业务是否符合法规?(如赌博支出不能入账),
合理性:价格是否离谱?(如买一支笔花了500元),
完整性:信息是否齐全?(如发票没有盖章)。
处理结果:
合格凭证:盖章通过,用于记账;
问题凭证:退回补材料或直接作废(如假发票立刻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