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验证会计分录的准确性
试算平衡表通过检查“全部账户借方合计=贷方合计”的规则,快速定位错误分录。例如:
案例1:
某企业本月发生以下业务:
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备用:
借:库存现金5000元(资产增加)
贷:银行存款5000元(资产减少)
采购原材料10万元(未付款):
借:原材料10万元(资产增加)
贷:应付账款10万元(负债增加)
试算平衡表中,借方总额(5000+10万)=10.5万,贷方总额(5000+10万)=10.5万,平衡成立。
2.支撑财务报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表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石”。例如:
案例2:
某制造企业期末试算平衡表显示:
资产类借方余额:银行存款30万、存货20万;
负债及权益类贷方余额:短期借款15万、实收资本35万。
验证:30万+20万=50万(资产)=15万+35万(负债及权益),符合会计等式。
3.防范审计与税务风险
借贷不平衡可能引发税务稽查或审计质疑。例如:
案例3:
某企业试算平衡表显示借贷差5万元,检查发现一笔“销售费用”误记为借方5万元(正确应为贷方),修正后平衡。
试算平衡表的“两种类型与编制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依据:借贷记账法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
适用场景:日常记账后验证每笔业务是否平衡。
2.余额试算平衡表
依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公式: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适用场景:期末编制财务报表前的全面检查。
3.编制步骤(以余额试算表为例)
汇总总账余额:将各账户的期末余额按借贷方向分类;
填写表格: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三栏,分列借贷方;
计算合计:验证借方总额是否等于贷方总额。
案例4:
某公司期初资产100万元(借),负债40万元(贷),权益60万元(贷)。本月新增借款20万元(贷:长期借款),采购设备15万元(借:固定资产)。
期末试算平衡表:
资产:100万+15万=115万(借);
负债及权益:40万+20万+60万=120万(贷)。
发现不平衡(115≠120),排查后发现漏记一笔实收资本增加5万元,修正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