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财源调优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4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财政形势,涟源市按照“四化两型”和“三基地两中心”建设的要求,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动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导向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
  一、助推新型工业化。认真实施工业“四年倍增计划”,发挥财税“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财税结构的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用好用活财政金融政策和资金,切实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带动更多资金投入传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激活民间投资,为招商引资、在建续建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重点支持年度计划投资91.1亿元的140个重点建设项目,确保项目落地、建设、竣工、达产达效。支持推进31个新型工业项目建设,大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接替产业。加快推进经济园区基础建设,努力将经济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将涟源经济开发区斗笠山、茅塘等乡镇特色园区作为培植壮大财源的主阵地,灵活运用财政资金和税收支持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和重点产业加快向园区集中,以此拉动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量和税源。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牵头建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库,按照绩效优先、奖补结合的思路,重点围绕粮油、畜禽、果蔬、药材、休闲农业五大主导产业,整合资金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桥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值率和创税率。支持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扎实推进67个小城镇建设项目。积极运用公私合作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产业,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努力形成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完善增加居民收入的财政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规范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做强做优现代金融业。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