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用体制保障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建立资金保障体制,设立了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城镇规划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经营城市资源和建设公共设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是用规划[*{c}*]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在县城建设上分区域推进五大板块建设,即:以新行政中心区域为主体,规划建设国藩广场、体育中心、双峰一中校区等重点项目,以艺芳新城为主体,规划建设双峰城区购物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县工业园区为框架,着力发展以农友机械、荣成鞋业和天虹不锈钢产业等龙头企业的工业新区,以湄水河为依托,新建湄水湾等城东生态新区,以复兴路和天青街为重点的老城亮化特色区。
  三是用经营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盘活土地等资产。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全面推行“招、拍、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出让土地,促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做实融资平台。实行分块运作、分灶吃饭的运作模式。通过财政拨款、资产划拨、债务剥离等方式壮大资产规模,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大力引进民资。通过进一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县城建设开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是以产业激发新型城镇化内生动力。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品位较高的住宅小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外来人员进城购房置业;统筹安排城区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农机产业园、台资鞋业园、农产品加工园3个专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倾力打造以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