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内容,缺一不可:
1.凭证名称
明确凭证的用途,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
案例1:某电商企业采购电脑时,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名称为“增值税普通发票”,直接标明业务类型。
2.填制日期
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时间,精确到年月日。
作用:用于核查业务时效性,如判断是否跨期入账。
3.填制单位或人员信息
包括填制单位名称、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明确责任主体。
反面案例:某企业因采购合同未加盖供应商公章,被税务局认定为无效凭证,需补缴税款。
4.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需填写全称,不得简写或遗漏。
合规要点:例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不可简化为“××科技”。
5.经济业务内容
详细说明业务性质,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数量等。
案例2:某建筑公司领用水泥时,“领料单”需注明用途为“A项目地基施工”,而非笼统写“工程用料”。
6.数量、单价和金额
金额需同时用大小写书写,防止篡改。
规范示例:小写“¥1,200.00”,大写“人民币壹仟贰佰元整”。
7.签章与附件
包括填制单位公章、经办人签字,以及相关附件(如合同、验收单)。
技术支撑:电子发票需包含发票专用章及二维码验真信息。
原始凭证的“三大分类与场景应用”
原始凭证根据来源、格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按来源分类
自制凭证:由企业内部填制,如“领料单”“工资表”。
案例3:奶茶店店长填写的“每日现金收入表”,记录各时段营业额。
外来凭证:从外部取得,如供应商发票、交通费票据。
2.按填制方式分类
一次凭证:仅记录单笔业务,如“收据”“银行转账回单”。
累计凭证:多次记录同类业务,如“限额领料单”动态管控材料消耗。
汇总凭证:合并多笔同类业务,如“差旅费报销单”整合交通、住宿费用。
3.按格式分类
通用凭证:全国统一格式,如增值税发票、银行结算凭证。
专用凭证:企业自行设计,如“内部借款单”需包含审批人签字栏。
案例4(制造业场景):某汽车厂使用“限额领料单”控制螺丝钉领用,当累计领用量接近限额时,系统自动触发审批流程,避免超支。
原始凭证的“五大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的填制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记录真实,杜绝“虚构”
反面案例:某企业虚开“办公用品”发票冲抵餐费,被税务机关罚款20万元。
2.内容完整,不留空白
示例:差旅费报销单需附车票、住宿发票及出差审批单,缺一不可。
3.手续完备,权责清晰
合规动作:对外凭证需加盖公章,个人提供的收据必须有签名及联系方式。
4.书写规范,严禁涂改
技术规范:金额错误必须重开,其他错误更正需加盖更正章。
5.及时传递,闭环管理
流程示例:采购部在收货后48小时内将发票移交财务,避免跨期入账风险。
案例5(服务业场景):某咨询公司要求员工在出差返回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报销单据,财务部5日内完成审核,确保账务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