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外来原始凭证:交易的“第三方证明”
外来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从外部单位或个人取得的书面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常见类型包括:
发票: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
银行单据:如转账回单、支票存根;
行政事业收据:如政府收费收据、完税凭证。
案例:某奶茶店采购牛奶时,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典型的外来凭证,需包含纳税人识别号、金额大写等标准化信息,否则无法用于税务抵扣。
2.自制原始凭证:企业的“内部备忘录”
自制原始凭证由企业内部人员填制,用于记录内部经济活动,例如:
一次凭证:单次业务记录(如领料单、借款单);
累计凭证:多次同类业务汇总(如限额领料单);
汇总凭证:多笔业务合并登记(如工资结算汇总表)。
案例:某服装厂每月将30张面料采购发票汇总为“面料采购汇总表”,简化入账流程并减少重复工作量。
按格式和填制手续分类:记账凭证的“标准化语言”
1.通用记账凭证:简单业务的“万能模板”
通用凭证适用于经济业务单一的小型企业,所有业务统一使用一种格式。例如:
小微企业收支记录:如个体户将每日现金收入与支出统一登记在通用凭证中;
简化会计分录:如“借:管理费用500元,贷:库存现金500元”直接填写在通用凭证上。
2.专用记账凭证:复杂业务的“精准导航”
专用凭证根据资金流动性质分为三类,确保账目清晰:
收款凭证:记录现金或银行存款收入(如客户支付货款);
付款凭证:记录现金或银行存款支出(如支付供应商账款);
转账凭证:记录不涉及资金流动的业务(如原材料领用或折旧计提)。
案例:某制造企业销售设备收到银行转账100万元,需填制收款凭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
3.电子记账凭证:数字化时代的“云档案”
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效力。例如:
电子发票:通过税务系统直接查验真伪,减少人工审核成本;
银行电子回单:自动同步至财务系统,避免手工录入错误。
按用途和编号规则分类:凭证管理的“全周期逻辑”
1.凭证编号的“顺序密码”
凭证编号规则直接影响账务查询效率:
通用凭证:按日期连续编号(如“记字1号、记字2号”);
专用凭证:分类编号(如“收字1号、付字1号、转字1号”);
多张凭证关联:采用分数编号(如“5 1/2”表示第5号凭证的第一张)。
2.凭证附件的“完整链条”
凭证需附完整证明材料:
费用类:差旅费需附行程单、发票、报销单;
资产类:固定资产采购需附合同、验收单、发票;
税务类:税款缴纳需附申报表、缴款书、银行回单。
错误案例:某企业广告费50万元仅附发票,未提供广告投放照片和合同,被税务局认定为不合规支出。
3.凭证保管的“时间法则”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具体规定如下:
(1)30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2)10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纳税申报表,银行对账单,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
(3)永久: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
(4)特殊: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