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业利润是企业通过主营业务和其他日常活动产生的利润,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关键点解析:
营业收入与成本: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核心收入。
例:某服装公司年度销售收入500万元,服装生产成本200万元,则主营业务利润为300万元。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广告费)、管理费用(工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需全额扣除。
投资收益:如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非日常经营,但属于营业利润范畴)。
初级会计考试提示:营业利润是《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考生需熟练掌握其构成项目及计算逻辑。
利润总额:全面反映企业最终经营成果
利润总额在营业利润基础上增加非日常活动的收支,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分类说明:
营业外收入:与经营无关的偶然所得,如:
固定资产报废净收益(设备变卖溢价);
违约金收入(合作方违约赔偿)。
营业外支出:
自然灾害损失(仓库洪水损毁);
公益捐赠支出(非广告性质)。
例:上述服装公司收到政府环保补贴10万元(营业外收入),支付污染罚款5万元(营业外支出),则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实务意义:利润总额体现企业综合效益,是所得税的计算基础。
净利润:企业经营的终极财务成果
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净收益,即: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核心规则:
所得税费用:按税法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通常25%)。
分配顺序: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分配股东股利。
例:某企业利润总额100万元,所得税费用25万元,净利润75万元。其中60万元用于分红,15万元留存为未分配利润。
初级会计提示:净利润是利润表最终结果,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