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基础之一,指以​​经济业务的权利义务实际发生时间​​确认收入和费用,而非现金收付时间。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对初级会计考生而言,这是《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的核心考点,需重点掌握其原理与应用场景。
权责发生制是什么?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原理:权利义务决定会计归属
  ​​1.收入确认原则​​
  当企业履行合同义务(如交付商品、提供服务),即取得收款权利时,无论是否收到现金,均需确认收入。
  ✅​​案例​​:某公司2025年3月销售一批货物,合同约定4月收款。按权责发生制,3月需确认收入并记录“应收账款”,而非等到4月收款时。
  ​​2.费用匹配原则​​
  费用需与相关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配比。凡属于本期的成本(如耗用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即使未支付现金,也应计提入账。
  ✅​​案例​​:企业2025年1月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2万元,使用年限5年)。按权责发生制,需从1月起每月计提折旧2000元(12万÷5年÷12月),计入当期费用。
  权责发生制vs收付实现制:四大差异对比
  两种核算基础差异显著:
权责发生制vs收付实现制
​对比维度​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确认标准​ 权利义务发生时间 现金实际收付时间
​核算范围​ 涵盖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 仅记录实际现金交易
​财务报表目标​ 精准反映经营成果(利润表) 追踪预算执行(决算报告)
​适用主体​ 企业、政府财务会计 政府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
  ✅​​典型案例​​:
  ​​预收租金​​:某村集体预收12万元厂房租金(租期2025年7月-2026年6月)。
  ​​权责发生制​​:2025年仅确认7-12月收入6万元,余下6万元计入负债。
  ​​收付实现制​​:收款当月全额确认12万元收入,导致利润虚高。
  权责发生制在初级会计考试中的命题重点
  ​​1.高频考点​​
  ​​跨期调整分录​​:如计提工资(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预提利息费用。
  ​​特殊业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宣告分红即确认)、资产折旧/摊销。
  ​​2.常见误区警示​​
  ❌​​错误​​:“企业支付下年度保险费1.8万元,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纠正​​:按权责发生制,需通过“预付账款”分期摊销(每月1500元)。
  ​​3.备考建议​​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该考点常以案例分析题形式出现。考生需掌握:
  权责发生制下收入/费用的归属期判定;
  与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假设的关联性;
  编制调整分录的逻辑(如“待摊费用”已废止,改用“预付账款”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