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现值为计量基础:按租赁期开始日未来应付租金的现值入账,而非名义金额。
包含多重付款要素:涵盖固定租金、可变租金(与指数或比率挂钩)、购买选择权行权价等。
动态调整机制:需根据实际利率法定期计提利息费用,并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部分列报。
示例:某制造企业2025年租赁一台设备,租期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100万元,折现率5%,租赁负债初始确认金额为432.95万元(100×4.3295年金现值系数)。
租赁负债的分类与构成
1.初始计量要素
固定付款额:合同明确约定的租金,如某物流企业5年期仓库租赁合同,每年固定租金80万元。
可变付款额:仅包含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基准利率(如LPR)挂钩的部分。例如,某零售企业租金条款为“LPR+2%”,2025年LPR为3.85%,则当期可变租金为5.85%×标的资产价值。
购买选择权:承租人大概率行使的购买价款。例如,某企业租入生产线,约定5年后以50万元购买,若生产线专用性高且残值评估为60万元,则50万元需纳入租赁负债。
2.折现率的确定
租赁内含利率优先:使出租人租赁收款额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利率。
次选增量借款利率:承租人自身在类似条件下借款的利率。例如,某科技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为6%,用于计算办公楼租赁负债现值。
会计处理规则与科目管理
1.初始确认与会计分录
租赁期开始日:
借: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现值+初始直接费用)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应付租金总额)
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
示例:某企业租赁设备总租金500万元,现值432.95万元,支付中介费10万元,则使用权资产入账442.95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67.05万元。
2.后续计量与利息计提
实际利率法:每期利息费用=期初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借:财务费用(或计入资产成本)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租金支付: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
示例:首年末租赁负债账面价值432.95万元,按5%计提利息21.65万元,支付租金100万元后,剩余负债354.6万元(432.95+2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