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确认需同时满足两大条件​​: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确认条件  这是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的核心考点,也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核算的基石。若存货无法满足任一条件,则不得计入资产科目,需调整至其他项目或费用。
  ​​举例​​:某服装厂采购一批布料,若已签订销售合同且客户支付能力可靠(经济利益流入),且采购价格、运费等成本已取得完整发票(成本可靠计量),则该布料可确认为存货;反之,若布料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拒收,则经济利益无法流入,需从存货中剔除。
  确认条件一: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1.​​经济利益流入的判定标准​​
  经济利益的流入需通过“所有权归属”和“交易实质”双重验证:
  ​​所有权归属​​:企业拥有存货的法定产权(如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
  ​​交易实质​​:存货用于正常经营活动(如零售企业的待售商品)。
  ​​实务案例​​:
  ​​代销商品​​:某超市代销的进口红酒,因所有权归属品牌方,超市不得将其确认为存货。
  ​​在途物资​​:某制造企业采购的钢材已付款但仍在运输途中,若运输风险由企业承担(如合同约定“起运点交货”),则确认为存货。
  2.​​特殊情形的职业判断​​
  ​​房地产企业​​:开发中的商品房属于存货,因其持有目的是出售;而自建办公楼的土地使用权则计入无形资产。
  ​​农业企业​​:正在生长的农作物(消耗性生物资产)需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若预计收成率低于50%,则可能不满足经济利益流入条件。
  确认条件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成本构成的三要素​​
  存货成本需包含以下三类可量化支出:
  ​​采购成本​​:买价、关税、运输费(如进口设备到岸价);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生产线工资)、制造费用(车间折旧);
  ​​其他成本​​:设计费(定制产品)、委托加工费等。
  ​​例外​​:非正常损耗(如火灾损毁的原材料)不计入存货成本,需计入“营业外支出”。
  2.​​成本计量的实务难点​​
  ​​联产品与副产品​​:同一生产流程中产生的两种产品(如炼油厂的汽油和沥青),需按售价法或实物数量法分摊成本。
  ​​投资者投入存货​​:若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如股东以市场价100万元的设备作价150万元注资),需按评估价调整成本。
  存货确认的后续管理与职业判断
  1.​​存货跌价准备的联动影响​​
  若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如电子产品因技术更新滞销),即使已满足初始确认条件,仍需计提跌价准备调整账面价值。
  2.​​内部控制与审计要点​​
  ​​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避免已损毁存货仍挂账;
  ​​合同审核​​:验证存货所有权条款(如“到岸价”与“离岸价”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