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制造某项资产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它是会计要素计量的基础属性,贯穿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后续核算全过程,也是2025年初级会计考试第二章《会计基础》的核心考点之一。
历史成本是什么  历史成本的四大核心特征
  1.​​客观性与可验证性​​
  历史成本以实际交易凭证(如发票、合同、银行转账记录)为基础,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例如,某奶茶店购入一台冰沙机,发票金额3万元即为历史成本,无法通过主观估计调整。
  ​​初级会计实务考点​​:
  判断题(真题改编):“企业自行评估的资产价值可替代历史成本入账。”
  ​​答案​​:错误(必须依据实际交易凭证)。
  2.​​不可更改性​​
  资产一旦按历史成本入账,除非发生资产报废、重评估等特殊情况,否则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例如,某企业2015年购置的房产原值100万元,2025年市价涨至500万元,账上仍按100万元记录。
  3.​​与市场价值无关性​​
  历史成本不反映资产当前市场价值波动。例如,某手机历史成本6000元,即使二手市场仅值3000元,账务仍按6000元核算。
  4.​​长期稳定性​​
  历史成本便于跨期数据对比,避免物价波动导致的财务信息失真。例如,企业连续5年按3万元记录同一设备成本,可直观分析设备折旧对利润的影响。
  历史成本的应用场景与规则
  1.​​资产初始确认​​
  ​​固定资产​​:按购置价加税费、运费等实际支出入账。例如,某企业购入生产设备支付50万元(含税费及安装费),入账金额即为50万元。
  ​​存货​​:按采购价加运输、仓储等必要成本核算。例如,某超市采购牛奶100箱,总成本1万元(含运费500元),历史成本为1万元。
  2.​​负债计量​​
  ​​长期借款​​:按实际收到的合同金额入账。例如,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手续费2万元,历史成本按100万元确认。
  3.​​特殊资产例外规则​​
  ​​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可按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可选择市场价模式核算;
  ​​存货跌价​​:需按可变现净值调整账面价值。
  ​​违规案例​​:某企业未对过期珍珠粉圆计提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800元),被税务机关要求调减存货价值并补税。
  历史成本的优缺点
  1.​​优势​​
  ​​防篡改​​:依赖票据凭证,防止财务造假(如虚构设备采购成本);
  ​​操作简便​​:无需频繁跟踪市场价格,降低核算复杂度。
  2.​​局限性​​
  ​​信息滞后​​:无法反映资产当前价值,如市价翻倍的房产仍按历史成本记录;
  ​​利润失真​​:使用早期低价库存核算成本,可能虚增利润(如用3年前10元/箱的牛奶成本计算奶茶利润,忽略当前15元/箱的补货成本)。
  高频考点与备考策略
  1.​​易混淆场景辨析​​
  ​​盘盈资产​​:按重置成本入账(如发现未入账设备,按当前市价1万元确认),而非历史成本。
  ​​债务重组​​: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属利得),而非调整历史成本。
  2.​​考题示例(2025年考纲导向)​​
  多选题:“下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是?”
  ​​答案​​:生产设备、原材料;​​易错选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用公允价值)。
  3.​​备考工具推荐​​
  ​​思维导图​​:按“定义→特征→应用→真题”逻辑串联知识点,标注重要考点;
  ​​对比表格​​:制作“历史成本vs公允价值”对比表,强化易混淆考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