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店接外卖大单:
需要买1000个定制杯(材料费2000元)、多雇2名员工(人工费3000元)、租电动车送餐(运输费500元)→这些钱都是合同履约成本。
装修公司违约:
如果装修到一半停工,业主要另找公司接手,新公司重新买材料、拆旧墙→这些多花的钱也是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的“四张面孔”
1.直接材料费:实打实的钞票
奶茶店接企业团购单,买500个保温杯→每个杯子成本20元,共1万元
建筑公司盖楼用钢筋水泥→每吨钢材涨价500元,总成本多花10万
2.人工费:干活的人头费
程序员开发定制软件,团队月薪15万→按项目周期算进成本
工厂紧急订单让工人加班→每小时工资从30元涨到45元
3.隐藏消耗:看不见的吸血虫
运输费:家具厂送沙发到客户家,一趟油费200元
设备折旧:50万的3D打印机用于生产定制模型,每月“吃掉”4166元价值
意外支出:台风天物流延误,多付仓储费5000元
4.专业服务费:花钱买别人的脑子
请律师审核合同→服务费2万元
委托检测机构做质量认证→支付5万元
为什么说合同履约成本是“双刃剑”?
1.定价的生死线
奶茶店接企业订单:
成本=杯子2元+人工1元+运输0.5元=3.5元/杯
若报价5元/杯→毛利1.5元
漏算运输费→实际成本4元,卖5元反而亏本
2.决定要不要接单
服装厂接外贸订单:
预估成本=面料10万+人工8万+国际运费3万=21万
客户出价25万→接单赚4万
若漏算关税2万→实际成本23万,利润缩水到2万
3.税务局的“重点关注对象”
能抵税的费用:材料费、运输费可全额计入成本→少交25%企业所得税
不能抵税的开支:给客户送礼的1万元→算业务招待费,只能抵60%
会计眼里的“两副算盘”——怎么记账?
算盘1:马上亏钱(费用化)
适用场景:研究新菜谱失败、临时接单的额外支出
奶茶店试做“香菜奶茶”倒掉50杯→材料费500元直接算亏损
算盘2:未来回血(资本化)
适用场景:长期合作项目的设备投入、专利研发
咖啡店买10万的专用烘焙机→分5年摊销,每年计入成本2万
血泪案例:某公司把200万广告费硬塞进合同履约成本,被税务局罚款50万
老板最常踩的3个坑
坑1:分不清“履约成本”和“日常开支”
错误:把办公室Wi-Fi费算进工厂订单成本
正确:只有生产线用的网络流量才能算
坑2:忽略“时间成本”
自家人免费监工3个月→看似省了2万工资,实则损失接其他项目的机会
坑3:闭眼签供应商
A供应商报价低但次品率20%→返工多花5万
B供应商贵10%但次品率1%→总成本反而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