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结转时,将本年度未分配利润转入,同时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做抵消分录。
法定盈余公积就像国家给企业定下的“强制存钱计划”——企业每年赚到钱后,必须先从净利润中拿出至少10%存起来,直到这个“存钱罐”的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才能停止。比如一家注册资本100万元的奶茶店:
第一年:赚了50万元净利润→必须存5万元(50万×10%)到法定盈余公积账户;
第二年:赚了80万元→继续存8万元;
存钱上限:当累计金额达到50万元(100万×50%)时,就不再强制存钱。
存钱用途:这笔钱只能用于“救命”(弥补亏损)、“长大”(扩大经营)或“变壮”(转增资本),但不能直接分给股东或买豪车。
现实案例:奶茶店的“存钱智慧”
场景1:疫情下的亏损自救
假设奶茶店前三年经营情况:
2023年:净利润50万元→提取5万元法定盈余公积;
2024年:亏损30万元(因疫情闭店);
2025年:净利润40万元。
合规操作:
先用2025年利润补亏:40万-30万=10万可分配利润;
再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10万×10%=1万元;
剩余9万元可分红或再投资。
这就避免“赚一年亏一年”的财务波动,保障长期经营安全。
场景2:开分店的资本扩张
奶茶店经营5年后:
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累计60万元(已超50万上限);
计划用30万元转增资本开分店。
操作要点:
转增后法定盈余公积余额需≥25%注册资本(100万×25%=25万);
可转增金额=60万-25万=35万→实际转增30万合规;
会计分录: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30万
贷:实收资本30万
这样既提升品牌实力,又不用额外找股东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