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查​​是指通过实物盘点、账目核对等手段,全面核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状态、价值及权属,确保账实相符的系统性管理行为。其核心特征包括:
固定资产清查
  ​​全面覆盖性​​:涵盖土地、房屋、设备等所有固定资产类别;
  ​​动态周期性​​: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清查,关键岗位人员变动时需专项核查;
  ​​权责明确性​​:建立从使用人、部门到单位的三级责任清单。
  大白话解
  ​​固定资产清查就是给企业资产办“年度体检”​​——好比连锁奶茶店老板张三:
  ​​日常经营​​:10台封口机、5台冰柜、2辆配送电动车;
  ​​年底清查​​:
  发现1台冰柜压缩机损坏(账面显示正常);
  电动车电池老化,续航只剩50%(账面折旧率仅30%);
  2台封口机被加盟商借用未登记。
  通过这场“盘点”,张三才意识到:账本上的资产和实际状况隔着一层“滤镜”。
  清查的四大核心逻辑
  1.​​实物VS账本的“大家来找茬”​​
  ​​医院CT机案例​​:
  账面记录:3台CT机,原值2,400万,累计折旧1,200万;
  实地核查:
  1台因技术落后停用(未计提减值);
  借用给合作医院的1台未办调拨手续;
  ​​整改措施​​:补提减值准备300万,追回设备并修订借用流程。
  2.​​状态标签化管理​​
  ​​物流公司实践​​:
  将50辆货车标记为:
  ​​绿色​​(正常):35辆;
  ​​黄色​​(需维修):10辆;
  ​​红色​​(报废):5辆;
  据此优化保险方案,年保费节约12万元。
  3.​​权属证明大起底​​
  ​​科技园区教训​​:
  账面显示自有办公楼1栋,价值5,000万;
  清查发现土地证抵押给银行未登记;
  ​​风险​​:融资受限,紧急补办他项权证。
  操作中的三大“深水区”
  1.​​账外资产的“幽灵现形记”​​
  ​​出版社案例​​:
  财务账显示图书扫描仪2台;
  实际仓库发现5台,其中3台为合作方暂存;
  ​​合规处理​​:补签寄存协议,避免被认定为账外资产。
  2.​​高值耗材的“身份困惑”​​
  ​​实验室难题​​:
  价值8,000元的实验模具,使用周期超1年;
  原按低值易耗品直接费用化;
  ​​整改​​:重新认定为固定资产,补提折旧。
  3.​​技术迭代的“隐形杀手”​​
  ​​手机制造厂暴雷​​:
  5G生产线账面净值1.2亿;
  因6G技术商用,实际残值仅3,000万;
  ​​后果​​:突击计提减值9,000万,引发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