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债确认就是“企业确定自己欠了别人的钱或必须做的事,且这笔债的金额能算清楚”。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老板向朋友借了2万元买煎饼炉子,这笔钱是确定的负债(要还本金+利息);
顾客买煎饼时要求“买10送1”,老板承诺下次送一个煎饼,这个“送煎饼”的义务也是负债(预计负债);
如果老板被投诉使用地沟油,可能面临罚款1万元,且大概率败诉,就要提前记账(或有负债)。
负债确认的三大核心条件
1.现时义务:已经欠下的“债”
必须是当前必须承担的义务,而非未来计划。
正面案例:
某公司签了采购合同未付款,形成应付账款;
员工本月工资已计提但未发放,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反面案例:
某老板“计划明年贷款500万”未签合同,不算负债;
某公司声称“未来可能投资环保设备”,不构成现时义务。
2.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钱或资源一定要给出去
经济利益流出概率超过50%(如诉讼败诉、合同违约)。
正面案例:
某奶茶店推出“集10杯送1杯”活动,根据历史数据估算30%顾客会兑换,需计提300杯成本(预计负债);
某化工厂因污染被勒令限期整改,预提环境治理费500万元。
反面案例:
某公司声称“可能获得政府补贴”,因未正式批复,不确认负债。
3.金额能可靠计量:欠多少必须能算清
需有明确的计算依据(如合同、发票、历史数据)。
正面案例:
某企业借款100万元,年利率5%,利息5万元可精确计算;
某手机厂商根据保修期和返修率,计提保修费2000万元。
反面案例:
某公司因商业纠纷被索赔,但赔偿金额无法估算,只能披露不确认负债。
不同类别负债的确认要点
1.常规负债:明明白白欠的钱
应付账款:供应商开票金额100万元,直接确认;
应交税费:按税法计算增值税50万元,次月缴纳;
应付债券:发行1亿元公司债,按票面利率计提利息。
2.或有负债:可能爆的“雷”
产品质保:某车企销售10万台新能源车,按3%返修率计提保修费3000万元;
未决诉讼:某药企因专利侵权被索赔1亿元,律师评估败诉概率70%,确认预计负债7000万元。
负债确认的常见误区
1.混淆“计划”与“义务”
案例:某公司宣称“计划捐赠希望小学500万元”,但未签协议也未拨款,误将捐款计入负债,被审计调整。
2.低估“隐形负债”
案例:某电商“双十一”促销未计提退货负债,实际退货率25%,导致季度利润虚增2000万元。
3.忽视“时间价值”
案例:某企业发行5年期零息债券1亿元,未按折现率计提利息费用,少计负债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