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可用性:
不需要刷卡、不用等转账,掏出来就能用。比如早餐摊主用收的零钱给员工发当日工资,或者临时买一袋面粉救急。
反例:如果老板想把当天赚的1万元现金直接拿去付货款,这属于违规操作(必须先把钱存进银行,再转账支付)。
严格受控性:
国家规定企业能留在手头的现金有限额,避免囤太多钱引发风险。例如:
小卖部:日均零星开支2000元,银行允许最多留1万元现金(5天用量);
偏远山区养殖场:去银行不方便,最多可留15天用量的现金。
高频变动性:
每天进进出出,容易出错。比如水果店晚上清点现金,发现少了50元,可能是找零失误或被偷;多了100元,可能是顾客没拿找零。
用途限制性:
不能想用就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场景:
合法用途:发工资(如装修队给工人日结300元)、差旅费(如销售员出差预借5000元);
禁止用途:买设备(如服装厂用现金支付10万元缝纫机款,必须转账)。
二、生活中“库存现金”的典型场景
早餐摊的零钱管理:
老板每天早上用零钱找零,收摊后清点现金存入银行。若某天收入3000元,但银行核定他只能留2000元,超出的1000元必须当日存银行。
水果店的备用金:
店里保险柜常备5000元现金,用于突发情况(如临时补货、停电时手动收银)。但如果连续3天没用这笔钱,老板需要把多余部分存回银行。
装修队的现金周转:
包工头随身带2万元现金,用于支付临时工工资(每人每天200元)或购买钉子、胶水等小材料。但大额支出(如买5万元瓷砖)必须转账。
夜市摊贩的现金风险:
摊主把当天赚的现金放在家里,结果被盗。这属于“未按规定存放现金”,若金额超过银行核定限额,还可能被处罚。
三、老百姓最关心的“三大问题”
“我手头的现金能随便花吗?”
不能!比如个体户用现金支付1.5万元货款,即使钱是自己的,也违反“单笔超1000元需转账”的规定(农副产品收购等特殊情况除外)。
“现金多了怎么办?”
及时存银行:
案例:菜市场摊贩每天收摊后,将超过2000元的部分存入ATM机;
违规案例:五金店老板把3万元现金藏在家里保险箱,被税务稽查发现后罚款。
“现金少了或多了怎么处理?”
记账追查:
短缺:比如便利店清点发现少50元,需查监控确认是收银失误还是盗窃;
溢余:若多出100元,需挂账等待认领,长期无人认领则转为收入。
四、普通人容易踩的“三个坑”
“白条抵库”:
老板从收银机拿走5000元写个借条,导致账面现金虚高。这属于做假账,查实后会被处罚。
“公款私存”:
企业会计把10万元现金存入个人支付宝赚利息,涉嫌挪用资金。
“坐支现金”:
水果店用当天收入直接支付批发货款,未通过银行账户。正确做法是:收入存银行,付款时再提取或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