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存货?
存货是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资产,通俗说就是“能卖钱的东西”,包括:
原材料:如手机厂采购的芯片、屏幕(未投入生产时)。
在产品:生产线上半成品,如组装到一半的手机。
产成品:已完成生产的手机等待销售。
包装物:手机包装盒、充电器(随商品出售)。
不属于存货的例子:
工程物资(如盖厂房用的钢筋)。
代销商品(如商场代售的其他品牌商品)。
初始入账成本怎么算?
外购存货:买价+运费+装卸费,但可抵扣的增值税不计入成本。
案例:奶茶店采购茶叶10万元,运费5,000元,可抵扣增值税1.3万元。
存货成本=10万+0.5万=10.5万元。
自产存货:材料费+工人工资+生产设备折旧。
案例:服装厂生产T恤,布料2万元,工人工资1万元,机器折旧3,000元。
存货成本=2万+1万+0.3万=3.3万元。
存货的“流动日记”——发出与成本流转
发出成本计算方法(像“分蛋糕”):
先进先出法(FIFO):先买进的货先卖出,适合保质期短的商品。
案例:面包店1日进货100个面包(单价2元),5日进货200个(单价2.5元)。10日卖出150个,成本按前100个(2元)+后50个(2.5元)=325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进货后重新算均价,适合频繁进货的企业。
案例:电商首次进货100件商品(单价10元),第二次进货200件(单价12元)。
新均价=(100×10+200×12)÷300=11.33元/件。
个别计价法:专用于高价商品,如奢侈品手表,每个单独编号追踪成本。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大型制造业):
先按计划价入账(如钢材计划价5,000元/吨),月末调整实际价与计划价的差异。
存货的“健康体检”——期末计量与减值
可变现净值计算(判断存货是否“贬值”):
公式: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完工成本-销售费用。
案例:服装店积压100件过季外套,预计售价80元/件,销售运费5元/件。
可变现净值=80-5=75元/件(若成本为100元/件,需计提减值25元/件)。
存货跌价准备处理:
计提: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损失。
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2,500(100件×25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2,500
转回:市价回升后,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
若下季度外套涨价,可变现净值升至90元/件,转回损失15元/件。
特殊行业应用——电商存货核算
电商存货分类:
在途物资:已付款未收货的商品(如快递运输中的手机)。
库存商品:仓库中待售的货物。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Excel实操:
案例:电商首次入库100件商品(单价10元),第二次入库200件(单价12元),出库150件。
系统自动计算均价11.33元,出库成本=150×11.33≈1,700元,结存150件(金额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