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材料的“身份证”——确认与分类
1.什么是原材料?
原材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物资,通俗说就是“生产用的材料”,包括:
主料:如手机厂用的芯片、服装厂用的布料(直接构成产品主体)。
辅料:如胶水、螺丝钉(辅助生产但不构成产品主体)。
外购半成品:如奶茶店采购的预调奶茶粉(需进一步加工)。
不属于原材料的情况:
工程物资(如建厂房用的钢筋)。
代管商品(如超市代销的其他品牌商品)。
2.初始入账成本怎么算?
外购原材料:买价+运费+装卸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
案例:面包店采购面粉1万元,运费500元,增值税1,300元。
原材料成本=10,000+500=10,500元(增值税1,300元单独计入进项税)。
自制原材料: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如自产半成品)。
原材料的“流动日记”——采购与入库核算
1.实际成本法(一分一厘实打实)
单到货到:发票和材料同时到达。
案例:奶茶店采购茶叶,支付1万元,增值税1,3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分录:
借:原材料——茶叶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
贷:银行存款11,300
单到货未到:先挂“在途物资”,到货后转入原材料。
支付1万元货款后,茶叶仍在运输中:
借:在途物资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300
贷:银行存款11,300
货到单未到:月末暂估入账,次月冲回。
月底材料入库但发票未到,暂估1万元:
借:原材料——茶叶1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10,000
次月初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茶叶-1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10,000
2.计划成本法(先定目标再调整)
采购时按实际成本入账,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调整差异。
案例:计划采购钢材成本5,000元/吨,实际采购价5,200元/吨。
采购时:
借:材料采购5,200
贷:银行存款5,200
入库时(计划成本5,000元):
借:原材料5,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
贷:材料采购5,200
原材料的“消耗日记”——发出与成本流转
1.发出成本计算方法(像“分蛋糕”)
先进先出法:先买的材料先领用,适合保质期短的商品。
案例:面包店1日进货100袋面粉(单价10元),5日进货200袋(单价12元),10日领用150袋。
成本=100×10+50×12=1,600元。
加权平均法:月末计算平均单价,简化核算。
月初库存50袋(500元),本月购入150袋(1,800元)。
平均单价=(500+1,800)÷(50+150)=11.5元/袋。
2.生产领用分录
直接用于生产:计入“生产成本”。
服装厂领用布料1万元生产衣服:
借:生产成本10,000
贷:原材料——布料10,000
车间耗用:计入“制造费用”。
车间领用机油500元维护机器:
借:制造费用500
贷:原材料——机油500
原材料的“期末体检”——减值与盘点
1.存货跌价准备
规则: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损失。
案例:积压面料成本100元/米,现市价80元/米,销售运费5元/米。
可变现净值=80-5=75元,计提跌价准备25元/米。
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2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25,000
2.盘点处理
原材料盘盈时:
批准前: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管理费用
2、原材料盘亏时: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原材料
批准后:
(1)因收发计量、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2)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导致的盘亏,计入营业外支出。
(3)应收责任人、保险公司的赔款,计入其他应收款。
借: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特殊业务处理
1.暂估入库后退货
暂估入账后面粉质量问题退货:
借:应付账款——暂估-10,000
贷:原材料——面粉-10,000
2.材料退换与折扣
采购折扣:按净价入账,折扣冲减成本。
采购合同约定“10天内付款享受2%折扣”,实际支付9,800元:
借:原材料9,800
贷:银行存款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