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设你开了一家便利店,账上有5万元现金,货架上有价值10万元的零食饮料(存货),还有顾客赊账未还的3万元(应收账款)。这些资产不需要等几年才能“变成钱”,而是随时可以用于支付货款、进货或应对突发支出,这就是流动资产的实用价值。
流动资产的组成与运作逻辑
1.核心组成部分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内可出售的股票、债券;
应收款项:顾客欠款(应收账款)、预付款(如房租押金);
存货:库存商品、原材料、半成品等。
2.资金循环:从现金到现金
流动资产的运作遵循“货币→实物→货币”的循环规律:
现金投入:用银行存款采购商品;
实物转化:商品上架销售;
资金回笼:顾客付款后现金回流,或形成应收账款。
例如,便利店用5万元进货,卖出后收入8万元(含现金6万元+赊账2万元),资金完成一次周转。
实例解析:流动资产如何支撑企业经营?
案例1:餐饮店的流动资产管理
业务场景:
月初状态:现金2万元,冰箱里有价值3万元的食材(存货),供应商允许赊账1万元(应付账款)。
本月发生:
用现金1万元购买新餐具(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
赊购食材2万元(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增加);
卖出菜品收入5万元(现金4万元+顾客会员卡充值1万元)。
流动资产变化:
现金:2万-1万(购餐具)+4万(收入)=5万元;
存货:3万+2万(赊购)-3万(消耗)=2万元;
应收账款:会员卡充值1万元(顾客未消费)。
总结:流动资产从月初的5万元(2万现金+3万存货)增至8万元(5万现金+2万存货+1万应收),支撑了本月食材采购和现金流周转。
案例2:工厂的流动资产周转
业务场景:
某服装厂用10万元现金购买布料(存货),加工成成衣后以15万元赊销给经销商,30天后收回货款。
流动资产形态变化:
现金→存货:10万元现金变成布料;
存货→应收账款:成衣卖出后变为15万元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现金:30天后收回15万元现金。
资金增值:10万元投入,最终收回15万元,增值5万元(毛利)。
流动资产的管理意义
保障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如现金)能快速偿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短期债务。若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企业可能面临“资不抵债”风险。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缩短存货销售周期、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可减少资金占用。例如,便利店若将商品周转周期从30天压缩到20天,同样资金可多周转1.5次。
规避经营风险:
流动资产过少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例如,餐厅若将所有现金投入装修(固定资产),遇到食材涨价时可能无钱采购。
流动资产的“健康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合理值:通常认为2:1较安全,即1元负债对应2元流动资产。
举例:若便利店有10万元流动资产、5万元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为2,属于健康状态。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作用:剔除变现较慢的存货,更真实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举例:便利店速动资产为5万现金+3万应收=8万元,速动比率=8万÷5万=1.6,仍处于安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