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记录,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这一规则确保了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是财务数据准确性的核心保障。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左边(资产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右边(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损益类:收入贷增借减,费用借增贷减。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分类与记账方向
  根据账户性质,记账方向可分为以下五类:
账户分类与记账方向
账户类型 借方 贷方 典型科目举例
资产类 增加(如购买设备) 减少(如支付现金)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负债类 减少(如偿还借款) 增加(如借款到账) 应付账款、长期借款
所有者权益类 减少(如分红) 增加(如股东注资) 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
收入类 减少(如结转利润) 增加(如销售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益
费用类 增加(如支付工资) 减少(如结转利润)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实例解析:从业务到分录
  ​1.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资金流入)​
  业务:企业向银行借款50万元,资金已到账。
  规则: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
  负债(长期借款)增加→记贷方。
  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长期借款500,000
  ​2.资产内部转换(资金形态变化)​
  业务: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10万元。
  规则:
  资产(原材料)增加→记借方;
  资产(银行存款)减少→记贷方。
  分录:
  借:原材料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3.负债减少与资产减少(资金流出)​
  业务:偿还供应商货款5万元。
  规则:
  负债(应付账款)减少→记借方;
  资产(银行存款)减少→记贷方。
  分录:
  借:应付账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收入确认与资产增加
  业务:销售商品收入30万元,增值税3.9万元,款项已收。
  规则: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记贷方;
  负债(应交税费)增加→记贷方。
  分录:
  借:银行存款339,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000
  ​5.费用发生与资产减少
  业务:支付办公室水电费1万元。
  规则:
  费用(管理费用)增加→记借方;
  资产(银行存款)减少→记贷方。
  分录:
  借:管理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借贷记账法下特殊场景与常见误区
  ​1.双重性质账户(如应收账款)​
  ​正常情况:应收账款(资产)借方增加;
  ​异常情况:若客户预付款导致贷方余额,实质为预收账款(负债)。
  ​2.损益结转(期末清零)​
  规则:收入、费用需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分录模板:
  借: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贷:本年利润300,000
  借:本年利润100,000
         贷:管理费用100,000
  试算平衡:验证规则的终极工具
  通过以下两个公式检查账目准确性:
  ​发生额平衡: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贷方余额合计。
  案例:某月企业发生两笔业务:
  借款50万元(借:银行存款50万,贷:长期借款50万);
  支付工资10万元(借:应付职工薪酬10万,贷:银行存款10万)。
  验证:
  借方合计(50万+10万)=贷方合计(50万+10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