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开了一家奶茶店,用银行存款2万元买了一台奶茶机。
复式记账:
银行存款减少2万元(钱花出去了);
固定资产增加2万元(奶茶机到店了)。
两边一减一增,总资产不变,但钱的去向和用途一目了然。
复式记账法的核心逻辑
每一笔交易都有“来龙”和“去脉”:
钱从哪来(比如贷款、股东投资);
钱花到哪去(比如买设备、付工资)。
借贷必相等:
每一笔交易必须同时记录在借方和贷方,且金额相等。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场景:奶茶店向供应商赊账5000元买了杯子。
记账逻辑:
库存商品(杯子)增加5000元(资产增加→记借方);
应付账款(欠供应商)增加5000元(负债增加→记贷方)。
结果: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5000元,等式依然平衡。
复式记账法的实际应用
案例1:服装厂销售T恤
交易内容:服装厂卖给商场100件T恤,每件50元,总价5000元,商场暂未付款。
复式记账:
应收账款(商场)增加5000元(资产增加→记借方);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5000元(收入增加→记贷方)。
意义:既记录了“钱未来会到账”,又记录了“赚了多少钱”。
案例2:科技公司贷款买设备
交易内容:科技公司向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服务器。
复式记账:
固定资产(服务器)增加10万元(资产增加→记借方);
短期借款(银行)增加10万元(负债增加→记贷方)。
意义:明确设备是“借钱买的”,未来需要偿还债务。
案例3:书店用现金支付房租
交易内容:书店用现金支付当月房租1万元。
复式记账:
管理费用(房租)增加1万元(费用增加→记借方);
库存现金减少1万元(资产减少→记贷方)。
意义:既体现“钱花到哪了”(房租成本),又反映“现金变少了”。
复式记账法的优势与意义
全面反映资金流动:
单式记账只记录现金变化(如“现金减少1万元”),而复式记账会同步说明“钱花在哪了”(如房租、进货)。
自动纠错功能:
如果借贷方总额不相等,说明记账有误(如漏记或多记)。例如奶茶店记账时发现借方总和比贷方多100元,立刻能排查错误。
支持经营决策:
通过科目间的关联,可以分析成本结构(如“销售费用”是否过高)、资金效率(如“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复式记账法的唯一性——为什么只用“借贷法”?
根据财政部规定,我国企业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而不再采用过去的增减记账法或收付记账法。原因在于:
国际通用性:借贷法是全球主流,方便跨国企业财务对接;
逻辑严谨性:通过“借”和“贷”清晰区分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
举例:
收到股东投资100万元:
银行存款增加100万(资产→记借方);
实收资本增加100万(所有者权益→记贷方)。
逻辑:股东的钱进入公司,既增加了资产,也体现了股东权益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