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是初级会计实务所有者权益的重点内容,是必考考点,需考生重点掌握。企业从税后净利润中按法定或自愿比例提取的积累资金,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它的核心作用类似于个人储蓄,既能防范未来风险(如亏损),又能支持企业长期发展(如扩大生产)。例如,一家年利润1000万元的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会留存100万元作为“储备金”。
盈余公积的定义及内容组成  与注册资本的关系:
  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如注册资本2000万元,盈余公积累计1000万元),企业可停止提取。
  提取基数为“税后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且不包含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的组成部分
  根据最新《公司法》及会计准则,盈余公积分为以下两类(原“法定公益金”已取消):
  ​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规则:强制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直至累计达注册资本50%。
  ​案例:某公司2024年税后利润500万元,需提取5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若此前已累计提取900万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则次年可停提。
  ​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规则:由股东大会自行决定比例,无法律强制要求。
  ​案例:某科技公司为研发新产品,股东大会决议从税后利润中额外提取8%作为“创新基金”。
  盈余公积的四大核心用途
  ​弥补亏损:企业的“急救包”​​
  ​规则:亏损可通过三种途径弥补:
  未来5年内税前利润弥补(如2025年亏损100万元,2026-2030年盈利可优先抵补);
  5年后税后利润弥补;
  直接以盈余公积补亏(需股东大会批准)。
  ​案例:某餐饮企业2024年因疫情亏损200万元,经股东会决议,用盈余公积全额补亏,避免影响后续贷款信用。
  ​转增资本:扩大规模的“助推器”​​
  ​规则:转增后留存部分≥注册资本的25%。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将50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股本,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增至2500万元,提升市场信任度。
  ​扩大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燃料”​​
  ​规则:资金可用于采购设备、研发投入等,无需单独抽离资金池。
  ​案例:某新能源公司用800万元盈余公积购置生产线,产能提升30%,次年利润增长25%。
  ​分配股利:特殊条件下的“分红通道”​​
  ​规则:需同时满足:
  补亏后仍有结余;
  股利率≤股票面值的6%;
  分配后法定盈余公积≥注册资本25%。
  ​案例:某上市公司2024年利润为0,但盈余公积结余1200万元(注册资本4000万元),经批准按每股0.3元派发股利(面值5元,股利率6%)。
  企业常见误区与合规要点
  ​未足额提取的风险​
  若未依法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需补提并计入留存收益,且股东需退还违规分配的利润。
  ​公益金的历史遗留问题​
  2006年后取消“法定公益金”,但已提取部分可继续用于职工福利,账务需转入“任意盈余公积”。
  ​跨境企业特殊规则​
  中外合作企业以利润归还投资时,需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反映资本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