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国内知名财税专家高培勇在《中国财经报》上发表文章称,对于企业税负的水平,通常用企业作为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额与其同期取得的经营收入之比加以测度。按照这个指标计算,我国企业的综合税负水平,在当今的世界上,确实属于偏高状态。
文章分析称,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但怎么就搞出一个偏高的企业税负水平呢?问题既不出在税负总量上,那就只能从税负结构上去探究了。文章引用了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月度快报》的一组数据,与宏观税负相比较得出结论,在当下的中国,税收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企业的缴纳。换言之,在企业税负与宏观税负之间,起码有高达90%的相似度。“企业税负约等于宏观税负,这或许是我们对于当下中国企业税负重的问题所能给出的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在当下的中国,90%以上的税收负担要压在企业身上。而在当今的世界,以OECD国家为例,由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仅为55%左右。在宏观税负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即便处于偏重状态,但如果由企业和居民个人同时分担,分担之后的税负水平也就不会那么重了。
文章最后的结论认为,“引深一步说,适当降低来自于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升来自于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从而变基本上由企业“独挑”税负为由企业和居民个人“分担”税负,似应成为新一轮中国税制改革的致力方向。”
正是这个结论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截至小编发稿时为止,@税务规划官方微博上围观该贴的网友已经超过100万人。
综合来看,多数网友对此观点表示难以赞同。有网友表示,“请问个人购置耐用消费品,其中所包含的17%增值税低吗?所有居民消费中都含含了各种税费,低吗?还要交个调税,低吗?还要交养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险,低吗?”“企业税负,难道不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吗?“OECD国家的居民税负比列高,但是社会福利也高,我们能做到吗?”也有网友理性分析了一下后果,认为“企业税负占总税收收入比重高不代表企业税负重,将税负转嫁到个人,将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税负减少但是成本增加。”
网友热评:
@任志强:企业税负重在于独挑大梁。
@半半博士:分析合理,结论可怕。
@贝他爹:1)企业的税负是否重,应该看税负占企业收入的比例。2)企业税负占总税收收入比重高不代表企业税负重。3)将税负转嫁到个人,将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税负减少但是成本增加。4)OECD国家的居民税负比列高,但是社会福利也高,我们能做到吗?5)2012年总税收收入中有57%是由消费直接负担的。
@Y踢踢:谈税负就要同时谈金融。中国的金融资源是不是大部分由企业垄断?就是说是不是企业获得贷款大大简便于个人?个人自行融资搞发展如果都被定于为非法,凭什么要大家一起抗负担?!如果想走OECD的路,不要忘记OECD是搞普选的哈。
@云之故里2002:改革的方向是要提高居民收入税吗?
@愿恩惠平安:不赞成!个人的税负,高先生怎么认为低?请问个人购置耐用消费品,其中所包含的17%增值税低吗?所有居民消费中都含含了各种税费,低吗?还要交个调税,低吗?还要交养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险,低吗?请高先生深入研究,不要做砖家!
@寺门夕照:问题是普通老百姓也觉得活得太累了,收入太低了。原因在哪里?
@Rocky20110401:可否将研究方向首先定为怎么降低税收增长率甚至如何降低年税收总额,然后,才是在这个方向下,所谓企业和个人来源的比例的调整吧?如果只不断让税加重,你这个比例不过就是找个人多盘剥点还是找企业多盘剥点,找个人一般只会找到那些工薪阶层,最后就是越富者越少税!
@2Jordyn09:企业税负,难道不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吗?
@carlfritz:核心问题不是谁来缴税,企业缴,就少发点给老百姓,老百姓缴,就多发点给老百姓,核心问题是重税!次生问题是重税之后没有花在纳税人和纳税企业身上!
@广州蔡头2011:这个论调,除了说个人税比例低,并不能说企业税低,一般企业如果按照正常运作,缴纳的除了高比例税,还有很多各种管理费,如果不偷税漏税,一般企业根本不可能存活。另一方面,个人税也不低,中国历来是重复缴税,任何消费都有很高额外收费,一般青菜,地头收购价几毛,售价几元,大半都是管理费。
@实为惠:税赋公平和降低巨大的政府开支从而大大降低企业总体税赋是关键!
@炒客包不同:iphone内地买得比香港贵,看上去税是向企业收的,实际支付人呢?研究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占比有意义吗?这篇文章就是转移视线,为多收税找借口。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是税收占GDP的比例,以及福利支出占税负的比例。敢把研究结果公布出来么。
@风中的思绪2011:这种分析转移了焦点,一厢情愿认为个人税负要承担企业税负。*9,企业税负是否存在不同性质企业税负不同的问题,其二,个人税负是否存在不同收入税负不同的问题,如果做学问、做决策如此粗糙,这样的决策在推行上必然遭遇抵制。
@水心云影662:个人的税负也不低啊,3500的个税起点难道返回去2000?
@江源理想:由于中国创业机制和创新机制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没建立,个人如何有钱来负担税收?
@相逢一笑VV:有好多大而不当的地方。除了石油、烟草外,举一个企业税负超过50%的例子来!
文章链接:
高培勇:企业税负约等于宏观税负
经常听到来自企业界的朋友抱怨企业税负重。最初并不以为然。因为,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举凡纳税人,企业也好,居民个人也罢,从来没有嫌税负轻的。后来听得多了,便起了探个究竟的念头。然而,一旦当个重要事情予以关注且探究下去,随着围绕企业税负的诸种要素一个个浮出水面,以致最终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笔者非但不再不以为然,反而越来越由惊讶转换为认同。
对于企业税负的水平,通常用企业作为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数额与其同期取得的经营收入之比加以测度。按照这个指标计算,我国企业的综合税负水平,在当今的世界上,确实属于偏高状态。
按照常理,偏高的企业税负水平一定同偏高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关。然而,即便按照全面覆盖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的所谓最宽口径的政府收支计算,2012年,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至多为35%。这一数字,抛开以北欧为代表的高福利国家动辄50%、60%甚至更高的水平不论,即便与工业化国家39%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也不能算是偏高的。
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怎么就搞出一个偏高的企业税负水平呢?问题既不出在税负总量上,那就只能从税负结构上去探究了。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月度快报》上,笔者在“分经济类型税收收入情况表”中查找到了如下一组数字:
2012年,倘若以全部税收收入作为100%,那么,来自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13.5%、0.9%、0.6%、46.2%、9.7%和19.6%,合计占比为90.5%。其余的可算作来自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仅为9.5%。依此计算,在全部税收收入的盘子中,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和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为:90.5∶9.5。
这明白无误地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当下的中国,税收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企业的缴纳。换言之,在企业税负与宏观税负之间,起码有高达90%的相似度。
在国际上,虽难以直接找到类似我国这样的按经济类型区分税收收入来源的对应数字,但按照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有关各国税收收入的税种来源构成情况,还是可以迂回地获得相关答案。2009年,以OECD税收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来自一般流转税、特殊流转税、其他流转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占比分别为:27.2%、14.4%、2.6%和11.4%,合计占比为55.6%。倘若将上述几个税类视作由企业缴纳,而将其余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视作由居民个人缴纳,那么,在全部税收收入的盘子中,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和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为:55.6∶44.5。
可以发现,与当下中国的情形有所不同,在OECD国家,来自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为55%左右。操用前面的表述,在企业税负和宏观税负之间,仅有55%左右的相似度。
在当下的中国,90%以上的税收负担要压在企业身上。而在当今的世界,以OECD国家为例,由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仅为55%左右。发生在税负结构上的这种巨大反差,不由地唤起笔者年幼时的记忆。在笔者上小学的年代,老师留的作业通常不在学校完成,而是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集中到某一同学的家中去做。学习小组往往设在母亲不工作的单职工家庭。笔者曾经到过好几个同学家中写作业,每到一个同学家,几乎都会发现这个同学家的生活比较困难。当笔者将这一观察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当时给出的解释是,同学家只有爸爸一个人挣钱养家,当然就负担重了。如果爸爸、妈妈都工作,生活就不那么困难了。
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结构如此,国家税收的负担结构也是同样的道理。老话讲,即便是千斤重担,只要由两个人挑,每人也就五百斤。在宏观税负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即便处于偏重状态,但如果由企业和居民个人同时分担,分担之后的税负水平也就不会那么重了。可以说,正是由于当下中国的税收负担几乎全部压在企业纳税人一方身上,在宏观税负水平尚不算高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税负才会在今天的世界上处于偏重状态。
企业税负约等于宏观税负,这或许是我们对于当下中国企业税负重的问题所能给出的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
引申一步说,适当降低来自于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升来自于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从而变基本上由企业“独挑”税负为由企业和居民个人“分担”税负,似应成为新一轮中国税制改革的致力方向。(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