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查找评估风险点,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对全局各类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分类,并将梳理结果输入大屏幕查询一体机,对全局乃至全社会公开,增强了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对涉及财政业务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规范,对照流程图查找评估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环节,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财政预算指标录入、上报、下达、接收等环节实行无缝对接,从而有效提高了财政各项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突出工作着力点,实行双向设计,建立预警保障机制。将评审关口前移,实行先评审后立项、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结算的动态评审机制,建立了评审事项核准交办联动机制和评审项目动态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超预算预警。按资金管理的流程与形态,推行岗位AB角工作制度和财政资金拨款通知单领用核销制度,对科室内指标实行管、办分离。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等方面,建立了双签工作制度和双向对账机制,进一步健全了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三是把握资金关键点,开展动态监控,构建全程监督机制。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上,加快财政信息大平台建设,把所有的财政预算指标从编制、分配到最终拨付,纳入系统管理平台,对每笔支付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及时反馈处置;对异常违规情况,实行拦截纠偏。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引入专家及中介机构参与,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正向监督激励作用。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