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坚持“四突出”加强财源建设:
  一、突出工业支撑。依托县内丰富的农副产品、矿产品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以县银铅锌矿为主的矿产冶金、以香柚加工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以黄甲岭和燕子山风能发电为[*{c}*]的绿色能源三大产业集群。一是农副产品加工有新突破。针对矿产冶金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滞销、企业发展步伐放缓的实际情况,该县把发展和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近年来,新增君诚米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义华花生、十里香酱菜4家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全县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到6家,共实现产值2.33亿元。与此同时,该县新上了香柚综合加工、香姜和香芋深加工、富硒香米加工、枸杞加工等4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每年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6000万元以上。二是矿品循环加工有新提升。针对矿产品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矿品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壮大矿品加工产业集群。利用江永银铅锌矿冶炼厂生产粗铅所产生的水渣引进了年产5000吨次氧化锌的东宏矿品循环利用公司,并利用东宏矿品循环利用公司的成品次氧化锌,引进了生产活性氧化锌的潇湘化工厂。近两年来,东宏矿品循环利用公司又依托潇湘化工厂等企业生产的副产品和废渣,投入技改资金500多万元,新建了废旧金属回收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用于提炼铅、锌等矿产品,而其提炼的铅锌等矿产品又可作为县内银铅锌矿、飞龙工贸、众力矿业等企业的加工原料,提炼铅锌等矿产品时所产生的水渣可用于企业自身生产次氧化锌、废渣可作为县内高泽源水泥厂生产水泥的辅助原料。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循环模式,实现了矿产品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和产业良性互动,延伸了产业链条,壮大了经济总量。2013年,9家规模矿产冶金企业共实现产值5.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税收占全县工业税收的65%以上。
  二、突出招商引资。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专项经费,采取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乡情招商、以商引商、分组招商等多种方式,广泛捕捉商机,多方引进资金。近三年来,共邀请了县内外60余家新闻媒体、100多户知名企业来采访、考察,落实项目32个,引进资金16.8亿元,极大地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此外,深入挖掘民间资本潜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项目建设,全力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为项目尽快投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项目带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制作了一大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并纳入项目库管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项目册、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外宣传,把项目有选择、有目的地推介到广大投资者中去,与投资方的兴趣点相吻合,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加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全力抓好科威电子,荣旺食品等一批新落户企业尽快投产,预计企业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
  四、突出帮扶解困。按照“一家骨干企业,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指挥部跟踪服务,一套办法,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严格落实省、市关于企业特别保护期的一系列规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破解资金瓶颈。多次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通过公司担保、产品抵押等方式,帮助县银铅锌矿、祥瑞科技等骨干企业协调解决信贷资金1.5亿多元。二是破解用电难题。完善电力网络,提高电力供给能力,投资3亿余元,兴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2座,全县电力容量由3万千伏安增加到30万千伏安,解决了企业用电瓶颈问题。三是破解用地难题。合理调配年度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业用地需求,千方百计提供用地保障。帮助潇湘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新征用地20亩扩建厂房,新建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从现在不足2000吨达到5000吨以上,产值达6000万元,新增税收300万元;帮助宏达炭素新征41亩建设用地,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四条生产线,新增产值3000万元。与此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浩昌玩具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劳动力500多人;保障大众木业原料供应和技改投入,促进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细木工板能力从60万张扩大到100万张,增加产值2400万元。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