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加强建筑耗材综合治税体系建设,通过突出“三个转变”,推促建筑耗材增值税征管步入有序轨道,实施仅1年,审核建材发票12.5亿元,实现建筑耗材增值税堵漏增收3200余万元。该市做法获得了市委书记龚武生的亲笔批示,要求全市推广。
一是突出综合治税“政府领导”向“政府主导”转变。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各职能部门向政府负责。建立“信息共享、以票控税、先票后证”的征管新机制,工程建设有关部门必须向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业务信息,必须凭国税局开具的《税收审核证明》,方能办理工程验收、资金结算等手续,并督促建安企业向销货方索要发票。这一征管模式改变了国税局由于信息不对称、征收税款主要靠评估推算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对建安行业耗用建材的有效控管。
二是突出税源监管“常规管理”向“重点清理”转变。清理税款发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形式,引导纳税人形成建筑耗材必须有国税发票的意识,主动将违规收取的白条、收据换成发票并补交税款。摸清工程项目底子,将2010年以来的在建项目和已完工但未付款的164处项目纳入重点核查范围,并建立管理台账。清理重点项目,每个重点项目明确1人蹲守跟踪管理,并组织专门清理小组集中统一检查,坚决查处不主动、不配合的纳税人。
三是突出征管机构“专业管理”向“属地管理”转变。加强征管力量,将建筑耗材税收管理办公室从国税局管理一科调到征管科,将建筑耗材管理人员由全市仅有2名专业人员增加到每个乡镇不少于10人。明确管理职责,建筑耗材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信息交换与发布,管理单位负责备案登记、税收审核、税款入库、税收清理等工作。在加强城区“一办二镇”管理的同时,抓好城区外乡镇相关税收征管,弥补了过去的管理缺陷,充分调动了管理单位税收征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艺术在于有本领在针尖上建筑一座宫殿。我思想的奥妙之处在那根能够在十秒内把沙漠变成城市的仙杖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