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分类基于经济用途和使用性质,具体细化为七大类,确保核算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房屋及建筑物​​:包括厂房、办公室、仓库、道路等基础设施。例如,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冷链仓库,直接支撑生产流程,属于“基础大本营”角色。
固定资产主要分类  ​​机器设备​​:分为专用设备(如医疗器械、印刷机)和一般设备(如电脑、办公家具)。专用设备直接参与生产,如汽车厂的装配线;一般设备辅助管理,如物流公司的叉车。
  ​​运输工具​​:涵盖车辆、船舶等,用于货物或人员运输。例如,快递公司的配送货车,虽不直接生产产品,但缺了它业务无法运转。
  ​​文物和陈列品​​:如博物馆的古玩、企业展厅的艺术品。这类资产具有文化价值,但需区别于日常消耗品。
  ​​图书​​:包括企业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和档案资料,如法律事务所的案例库,用于知识支持。
  ​​其他固定资产​​:未涵盖的类别,如特种动植物(经济林木)或大型工具。
  ​​家具和用具​​:办公桌椅、储物柜等,单位价值虽低但批量大时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主要有哪些确认条件?
  确认固定资产需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双重标准: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且成本可靠计量。具体条件包括: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资产需长期服务,如厂房预计使用20年。若寿命短(如办公耗材),则列为低值易耗品。
  ​​单位价值门槛​​:一般设备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例如,建筑公司的挖掘机价值30万元,符合标准;但单价500元的工具套装,批量采购时按“大批同类物资”处理。
  ​​实物形态保持​​:资产在损耗中基本不变形。如电脑虽会老化,但形态未变;反观原材料(如钢材),加工后形态改变,不属固定资产。
  若不符合条件,如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作物)或临时租赁设备,不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初级会计考试中,该考点常以判断题形式出现。
  固定资产主要有哪些实际应用示例?
  在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的应用贯穿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阶段,初级会计考生需通过实例理解实务操作。
  ​​初始计量示例​​:外购不需安装的设备(如打印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自建厂房通过“在建工程”归集成本,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例如,小型制造企业购入价值5万元的机床,直接按成本入账。
  ​​后续计量示例​​:按月计提折旧,如直线法下运输车辆每年折旧10%;减值测试中,若设备市价低于账面价值(如技术淘汰),计提减值准备。某电子厂旧生产线因技术更新,账面减值20万元,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处置示例​​:报废设备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净损益。如超市废弃冷藏柜,残值收入5000元,清理费用1000元,净损失4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些应用在《初级会计实务》中占比高,考试大题常结合案例考察全流程处理。企业通过分类管理优化资产配置,如电商公司用运输工具提升配送效率,体现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