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账包括账簿与凭证核对、账簿间核对、账簿与实存数核对三部分,而账证核对是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
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始凭证要素(时间、地点、金额、责任人等)是经济业务真实性的法律证明。核对凭证是否完备,可判定业务是否实际发生。
示例:企业采购原材料,会计需核对发票(原始凭证)与入库单数量、金额是否一致,再登记明细账。若发票缺失,则交易真实性存疑。
支撑复式记账逻辑:通过借贷双向记录追踪资金流向。账证核对可验证分录是否准确反映经济实质。
示例:支付广告费10,000元。记账凭证为“借:销售费用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需核对银行付款回单金额是否匹配,防止错记为1,000元。
账证核对的三大操作要点解析
要点1:核对的依据与范围
依据:原始凭证(发票、合同等)、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范围:
总账vs记账凭证汇总表;
明细账vs记账凭证的科目、金额、摘要;
日记账vs原始凭证的票据种类(如支票号、银行结算单据)。
要点2:核对的流程与方法
逐笔比对:按业务发生顺序,核对凭证与账簿记录的日期、凭证号、摘要、金额、借贷方向五要素。
重点抽查:结账时对大额、异常交易重点核查(如突然增加的差旅费)。
交叉验证: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对应计收入/费用是否凭据充分。
示例:年末计提年终奖50万元,需核对计提依据(薪酬制度文件)与计提分录,避免虚增负债。
要点3:差异处理与纠错机制
差异类型:金额错误、科目错用、凭证缺失、记账方向颠倒。
纠正步骤:
红字冲销原错误分录;
蓝字补充正确分录;
在凭证注明更正原因并签字。
账证核对如何保障初级会计信息质量?
防范舞弊与差错:
虚假交易常通过伪造凭证入账,严格核对可识别异常(如连号发票缺失、印章模糊)。
据审计案例统计,80%+财务错弊可通过账证核对发现。
提升报表可靠性:
账证相符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若原材料采购凭证与账簿不符,直接导致成本失真、利润虚增。
满足合规性要求:
《会计法》(2024修正)第17条明确要求“会计账簿记录必须与凭证相符”。
初级会计考试中,账证核对常以案例分析题形式考察纠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