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分类如何按经济内容划分?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六类,覆盖企业经济活动全貌:
资产类科目
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按流动性分为:
流动资产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用于日常经营周转)
非流动资产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使用且价值较高)
负债类科目
反映企业现时义务,按偿还期限分为:
流动负债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1年内需偿还)
长期负债科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偿还期超1年)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体现所有者剩余权益,如:
投入资本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科目: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成本类科目
归集生产费用,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用于计算产品成本)
损益类科目
核算经营成果,细分两类:
收入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科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共同类科目
需按期末余额方向界定性质(如金融企业的衍生工具科目)
案例辅助理解:
某制造企业购入原材料(借记“原材料”资产类),生产产品发生人工费(借记“生产成本”成本类),销售产品获得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损益类)。三类科目联动反映业务全流程。
会计科目分类如何按详略程度划分?
科目按信息详略分为两级: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作用: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如“应收账款”汇总所有客户欠款)
设置依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确保全国数据可比
明细分类科目(二/三级科目)
作用:提供详细核算信息(如“应收账款—A公司”反映具体客户欠款)
设置原则:企业根据管理需要自行增设(如“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