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店:双十一卖出1000张“买一送一”券(收入2万元),顾客还没兑换→这2万元就是预收账款。
建筑公司:签合同前收到甲方30%的工程预付款→这笔钱算预收账款,等开工后逐步转为收入。
预收账款的“四大金刚”
1.预收货款:先收钱再发货
典型场景:
服装厂接外贸订单,客户预付50%订金
手机品牌预售新品,粉丝提前全款支付
税务要点:收到116万(含16%税)→拆成100万预收账款+16万待转销项税
2.预收定金:锁单的保险金
行业案例:
4S店收1万元定金保留热门车型(车到后转为购车款)
婚庆公司收30%定金预定黄金档期
风险提示:若客户违约,定金可能不退→转为营业外收入
3.预收租金:提前收租的快乐
常见类型:
写字楼业主一次性收全年租金120万
设备租赁公司预收3个月叉车租金
记账规则:按月分摊收入,比如月租金10万→每月转10万收入,预收账款减少10万
4.预收服务费:知识付费的底气
新兴模式:
健身房卖私教课包(50节课预付1.5万元)
律师事务所收案件前期调查费
履约关键:需明确服务期限(如私教课有效期1年)
这些钱看着像,实际不算!
1.押金≠预收账款
案例对比:
✅奶茶店收的杯子押金1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奶茶店收的储值卡充值200元→算预收账款
2.借款≠预收账款
老板易错点:
把股东借款100万记成预收账款→涉嫌偷税漏税
3.赠品预收款的坑
反面教材:
商场搞“买5000送500”活动,把送的500元计入预收账款→实际应冲减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