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质:股东真金白银投入的钱,工商登记注册的“门槛费”
案例:张三开奶茶店投入20万,工商执照上写的注册资本
雷区警示:某企业虚报500万实收资本,被吊销营业执照
2.资本公积:天上掉的“馅饼钱”
三大来源:
资本溢价:投资者多给的钱(如A轮融资多出注册资本的金额)
资产捐赠:政府白送的办公楼
股权重组:企业合并产生的资产增值
典型操作:某公司原注册资本1000万,新股东出1500万占股10%,多出的1350万计入资本公积
3.留存收益:滚雪球的“利润池”
公式:留存收益=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运作实例:奶茶店年赚50万,提取5万作公积金,剩余45万可分红或再投资
法规红线:法定公积金达注册资本50%后停提
4.其他综合收益:账本里的“隐形财富”
特殊存在: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养老金精算损益
案例:某外贸企业因汇率波动,所有者权益暗增300万
按形成方式分类:钱是怎么长出来的?
1.主动型权益:老板和股东的“真金白银”
实收资本:注册时股东实缴的钱(如奶茶店20万启动资金)
资本溢价:融资时多收的投资款(如科技公司A轮多融的1000万)
2.被动型权益:经营中“自然生长”的钱
类型 | 生成原理 | 案例 |
---|---|---|
法定公积金 | 法律强制从利润中提取10% | 制造厂年赚500万必提50万 |
未分配利润 | 暂不分配的累积利润 | 连锁超市保留2000万用于开新店 |
政府补助:某新能源企业获500万研发补贴
债务重组:债权人豁免300万欠款转作资本
特殊分类:数字时代的“新物种”
1.权益工具:资本市场的“变形记”
可转债权益部分:某公司发1亿可转债,其中2000万计入所有者权益
永续债:计入权益的“永不偿还”债券(如某房企发行5亿永续债)
2.共享权益:互联网时代的“众筹模式”
股权众筹:1000个小股东各出1万,共筹1000万实收资本
虚拟股权:某科技公司给员工发放0.5%虚拟股,参与利润分配
3.环境权益:碳中和催生的“绿色资产”
碳配额:某电厂获得政府免费发放的10万吨碳配额,估值500万
生态补偿:林业企业因植树造林获得生态权益认证
管理实务中的“三盏红灯”
1.注册资本陷阱
认缴制风险:认缴1亿实缴100万,破产时需补缴9900万
2.资本公积滥用
典型违规:某企业将200万营业收入伪装成资本公积
审计要点:资本公积必须有银行流水或评估报告支持
3.利润分配黑洞
血泪案例:某连锁餐饮把未分配利润全分红,次月发不出工资
安全比例:建议保留40%以上利润用于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