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白话解释
原始凭证是“业务发生的证据”,记账凭证是“会计做账的说明书”——
原始凭证:比如发票、合同、收据,是业务发生的直接证明;
记账凭证:会计根据原始凭证“翻译”成借贷分录,告诉账簿怎么记账。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原始凭证:买面粉的发票、顾客扫码支付的电子回单;
记账凭证:会计根据发票记录“借:原材料500元,贷:库存现金500元”。
核心区别
1.来源不同(谁给的vs谁做的)
原始凭证:来自外部或内部业务部门(如供应商发票、仓库入库单);
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编制(如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案例:某企业采购数据资源,原始凭证是数据交易合同,记账凭证是会计编制的“借:数据资产,贷:银行存款”。
2.内容不同(事实记录vs会计语言)
原始凭证:记录业务事实(如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记账凭证:记录会计分录(如借方科目、贷方科目、金额)。
案例:
原始凭证:发票显示“购买服务器1台,金额10万元”;
记账凭证:分录为“借:固定资产10万元,贷:银行存款10万元”。
3.作用不同(证明事实vs指导记账)
原始凭证: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税务稽查、审计时必查);
记账凭证:指导如何登记账簿(确保借贷平衡)。
风险提示:若原始凭证缺失,记账凭证无效,可能导致税务处罚。
4.填制人员不同(业务人员vs会计人员)
原始凭证:由业务经办人填制或外部提供(如销售员签合同、供应商开发票);
记账凭证:必须由会计人员编制并签字。
案例:某员工报销差旅费,填制差旅费报销单(原始凭证),会计根据报销单编制记账凭证。
5.法律效力不同(直接证据vs间接证据)
原始凭证:直接作为法律诉讼、税务稽查的证据;
记账凭证:需结合原始凭证才有法律效力。
案例:某企业因合同纠纷起诉,法院仅凭记账凭证无法判案,需提供原始合同和发票。
常见误区与真实案例
1.用记账凭证替代原始凭证
错误:某企业仅凭记账凭证列支成本,未保存发票,被税务局追缴税款20万元。
2.混淆凭证内容
错误:会计在记账凭证摘要中只写“付款”,未注明业务实质,导致审计无法追溯。
3.忽视新型业务凭证要求
案例:某公司数据交易合同未约定数据用途,被认定为无效凭证,资产无法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