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差异率正负含义:
正数(超支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需调增发出材料成本;
负数(节约差异):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需调减发出材料成本。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
发出材料负担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
3.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负担差异
计划成本法概述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企业存货管理方法,其核心逻辑是:用“预算价”记录日常库存流动,再通过“实际价差”调整到真实成本。简单来说,企业会提前给材料设定一个“计划单价”(如钢材每吨1万元),日常采购、领用、结存均按此单价记账。但实际采购时价格可能波动(如涨到1.1万元或跌到0.9万元),此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记录差额,最终将账面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通俗理解:从“买菜预算”到“实际花销”
假设家庭每月买菜预算为每斤土豆2元,实际购买时可能遇到促销(1.8元/斤)或涨价(2.5元/斤)。计划成本法的作用类似于:
记账时:所有土豆进出均按2元/斤记录;
月末调整:根据实际价格与2元的差额,计算整体“买菜差异”,分摊到已消耗和剩余的土豆中,最终得出真实成本。
企业场景:某服装厂计划布料成本为20元/米,本月采购实际成本为18元/米(节约)或22元/米(超支)。计划成本法通过差异调整,既能简化日常核算,又能反映市场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