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库存商品
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库存商品通俗解释
  通俗比喻:库存商品就像你家冰箱里囤的食材——买来的蔬菜、做好的饭菜,随时可以拿出来吃或者招待客人。对企业来说,库存商品就是仓库里“备好的货”,无论是自己生产的还是从外面买的,只要验收合格、能随时卖出去,都属于库存商品。
  官方定义:库存商品是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流程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外购待售商品,以及存放在门市部、展览会等场所的待售物资。
  库存商品包括:
  ​自产成品:
  手机厂生产好的手机、面包房烤好的面包、服装厂缝制的衣服。
  ​外购商品:
  超市采购的饮料、电商平台囤的充电宝、书店进的畅销书。
  ​特殊形态商品:
  展览用的样品车、寄存在物流仓库的家具、未提货的网购包裹。
  不包含的情况:
  还在生产线上的半成品(如未组装的手机零件);
  委托他人加工但未收回的物资(如送去印花的布料)。
  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新能源汽车厂商
  ​背景:某车企生产电动汽车,2025年3月入库100台车(单台成本15万元),当月卖出80台,售价20万元/台(含税)。
  ​会计处理:
  入库:
  借:库存商品——电动汽车1,500万元
         贷:生产成本1,500万元
  销售:
  借:银行存款1,808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600万元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208万元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万元(80×15万)
         贷:库存商品——电动汽车1,200万元
    库存商品的“双刃剑”效应
  ​好处:
  防止断货(如“618”备货充足);
  稳定生产节奏(汽车厂按订单量提前生产)。
  ​风险:
  占用资金(1000万库存=少赚100万理财收益);
  贬值风险(手机库存遇新款发布可能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