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个包子铺的例子:
假设你开了一家连锁包子铺,想买一台价值50万元的智能蒸包机,但手头只有20万元现金。你有两种选择:
全款购买:掏空积蓄,可能影响其他分店扩张;
分期付款:首付20万元,剩余30万元分3年还清(每月还约8333元)。
这笔分3年偿还的30万元就是“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的“三大来源”
长期应付款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融资租赁的“分期租金”
定义:通过租赁公司“以租代买”设备,租赁期满后资产归企业所有。
例子:
某奶茶品牌租用一台咖啡机,总租金60万元(设备市价50万元),分5年支付。
实质:相当于贷款买设备,长期应付款=60万元按现值折算后的金额。
分期付款买资产的“尾款”
定义:购买固定资产时,约定首付后分期支付剩余款项(通常含利息)。
例子:
某物流公司购买一辆价值100万元的冷链货车,首付30万元,剩余70万元分3年支付(年利率5%)。
长期应付款=70万元本金+利息分摊。
补偿贸易的“设备偿还债”
定义:从国外引进设备,约定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抵偿货款。
例子(符合当前政策):
某新能源企业与德国公司合作,引进价值5000万元的电池生产线,协议用5年内生产的20%电池出口抵债。
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分录
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值较小者为资产入账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倒挤认定,本质上是待摊的利息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为什么企业选择长期应付款?
缓解资金压力:
案例:某小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引进CT机(总价800万元,分5年支付),避免一次性支出影响日常运营。
优化税务筹划:
案例:分期付款购买设备产生的利息可抵扣企业所得税,比贷款购设备更节税。
锁定成本防通胀:
案例:建筑公司在钢材涨价前,通过分期付款合同以固定价格采购5000吨钢材,长期应付款帮助规避原材料上涨风险。
长期应付款的“风险提示”
现金流断裂风险:
反面案例:某教育机构分期购买500台平板电脑(月还贷20万元),后因“双减”政策收入骤降,无力还款导致设备被收回。
资产实际控制权问题:
案例:某工厂融资租赁的设备在还清前产权属于租赁公司,若中途解约可能失去使用权。
利率波动影响:
案例:企业与银行签订浮动利率分期合同,后续央行加息导致利息支出超预期,挤压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