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两项制度”衔接工程。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按照“低保解决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要求,将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不能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户,视家庭困难程度,适当给予临时救助;优先在贫困乡镇改扩建乡镇敬老院。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帮助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转移就业工程。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对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三是少数民族脱贫解困工程。推进枫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建设,搞好民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全力促进民族乡经济发展;重点围绕改善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村民的住房、出行、饮水等生活条件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和项目,确保枫树维回乡、青林回维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民族宗教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贫困现状得以明显改观。
四是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加大贫困村危房改造力度,优先将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到“十二五”末,力争全面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贫困村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五是医疗保障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大病保障制度,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增加乡镇卫生院改建项目,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
六是生态移民工程。对生活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地质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劣的乡村的扶贫对象,鼓励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稳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并解决好生态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必要生活设施等问题,确保贫困移民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同步实施迁出地的公共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