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海宁全力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今年以来,海宁市以“工业强市”为主线,通过实施“三名工程”,加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6月,着手制订《海宁市全面推进“三名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级培育方案和具体政策举措,建立“三名”培育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7月,组织开展省“三名工程”企业试点申报工作,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入选省“三名工程”企业试点。上半年,全市1069家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70亿元,占该市总量的96.6%。
  一、突出“三个强化”,以“内外兼修”建“名企”
  一是强化服务优环境。扎实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将项目立项到完成所有开工前手续所需时间从以前平均半年左右压缩到目前的2-3个月,并取消除资源、补偿类外所有涉及工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连续两年获得“嘉兴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和“进企解困、助推发展”专项行动,建立和完善企业服务热线意见督办机制。上半年已累计走访企业1320家,征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此外,组建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室,组织专家开展企业免费诊断服务活动,上半年已为30余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服务。
  二是强化扶持助发展。5月初,启动“强投入、稳增长”政策修订工作,新政策根据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类,突出有保有压和定向刺激,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省经信委公布的2014年度浙江省“小升规”重点县(市、区)及重点乡镇街道(园区)中,海宁成为嘉兴市*10的全省11个“小升规”重点县(市、区)之一;许村镇、长安镇(高新区)成为省“小升规”重点乡镇街道(园区)。
  三是强化招商引“凤凰”。不断优化调配招商人员,增强大平台招商队伍,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设立“4009260202”招商投资服务热线,着力招引“大、好、高”项目。上半年,海宁实到市外内资61.1亿元,同比增长38.1%;到位注册资金30.5亿元,同比增长34.9%;新引进总投资1亿元以上大项目14项,其中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增资项目25.1亿元,此外总投资21亿元的晶科能源新增1.2GW太阳能电池组件和300MW太阳能电池的技改项目已完成项目准入。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利用内资总量和进度均列嘉兴市*9。
  二、突出“三个鼓励”,以“创新驱动”出“名品”
  一是鼓励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两个全覆盖”工程(亿元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规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出台《海宁市科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集聚创新要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海宁市已拥有6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二是鼓励推广工业设计。自海宁皮革产业设计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后,率先在全省县市级城市中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创建活动,并积极建设许村家纺嘉兴市级工业设计基地,加快经编产业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同时,发挥海宁皮革城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功能,积极推动皮革业生产、设计等环节有效衔接,2013年新增省级扶持资金支出801.2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支出868.66万元。今年上半年,地方配套资金支出473.2万元,实现设计服务收入7366万元,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9.4亿元。
  三是鼓励研发新品。对立项的省级新产品奖励1万元,对鉴定验收通过的省级新产品奖励5万元。今年以来已完成新产品开发备案500余个;省优秀工业新产品1个,省首台套1个,嘉兴首台套3个,申报省重点技术创新专项和省高新技术产品8个。今年1-5月,新产品产值率35.4%,同比提高3.3%;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1%、13.2%和13%。
  三、突出“三个深化”,以“提升素质”育“名家”
  一是深化教育培训。在实施“精益名师+5511培训工程”(用5年时间培训5万人次基层管理人员、1万人次基层管理人员和1000人次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基础上,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学院、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中心为平台,与浙大合作开办总裁研修班,并由财政每年下拨100-120万元作为专项支持经费。2011-2013年,已举办论坛、讲座等各类培训321期,培训人数31775人次;浙大EMBA前三期总裁研修班共有60名学员顺利结业,今年第四期总裁研修班目前有40名学员。
  二是深化人才引进。出台《海宁市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着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培训方式、人才服务保障”等五大领域改革。连续举办了四届“浙江(海宁)民营资本与海外智力合作交流大会”,4个人才项目在推介会现场和本地企业及平台签订了合作或引进落户协议,17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另有8个人才项目初步确定于近期办理注册落户手续。2013年,共引进和培育国家“****”专家7人、省“****”专家4人。
  三是深化氛围营造。开展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的评选、表彰和宣传,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申报各类荣誉称号,激发广大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如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雪康获评“浙江省十大杰出[*{b}*]企业家”,海宁联丰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剑峰、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华获评“浙江省中小企业优秀企业家”,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甫、海宁蒙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邹格兵获评“嘉兴撤地建市30周年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同时,畅通企业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引导企业家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正能量。